X

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成瘾障碍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stimulant,ATS)也称安非他明类兴奋剂,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系肾上腺素类似物,包括苯丙胺(amphetamine)、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MDMA,俗称“摇头丸”)及一些其他精神兴奋剂,比如卡西酮、土冰、浴盐、六角在内的若干种苯丙胺类药物、衍生物的总称。

  • 首页
  • 禁戒毒品
  • 实用戒毒医学
  • 常见毒品和成瘾障碍
  • 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成瘾障碍
    • 苯丙胺类兴奋剂(冰毒、摇头丸等)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stimulant,ATS)也称安非他明类兴奋剂,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系肾上腺素类似物,包括苯丙胺(amphetamine)、甲基苯丙胺(met

      1
    • 苯丙胺类兴奋剂的种类与分类

      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包含了多种物质,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卡西酮、甲卡西酮和哌甲酯、苯甲吗啉、苯二甲吗啉,二乙胺苯丙酮、芬氟拉明及右旋芬氟拉明,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

      2
    • 苯丙胺(苯异丙胺、苯齐巨林、安非他明)及其历史

      苯丙胺( amphetamine)又名苯异丙胺、苯齐巨林、安非他明、安非他命、非那明。英文名称来自alpha-methyl-phenethylamine的简写Amphetamine的音译(翻译为: alph-碳的位置有甲

      3
    • 冰毒(甲基苯丙胺)的简史及流行现状

      甲基苯丙胺( 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纯品是一种白色透明的不规则结晶,外形与冰相似,故被称为冰毒,有胶囊、粉剂、小块等多种形式,可抽吸、鼻吸、口服或注射。为了强调苯丙

      4
    • 摇头丸的简史及流行现状

      摇头丸是指一类具有致幻和兴奋作用的苯丙胺样合成毒品,它不是指一种毒品,而是泛指“一类毒品”。摇头丸是一个集合名词,它包括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MDMA)、3,4

      5
    • 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来源与掺杂物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缴获的甲基苯丙胺晶体平均纯度为88% (同期我国香港缴获的冰毒晶体平均纯度为97%),其中95. 4%的样品仅含有右旋甲基苯丙胺,高危样品(右旋纯度高于80%的样品)

      6
    • 苯丙胺、冰毒、摇头丸的理化性质

      苯丙胺又名1-苯基-2-氨基-丙烷,英文名: amphetamine、propamine、phenylaminoPropane、1-phenyl-2-aminopropane。商品名: Sedorin、Agoti。分子式为C9H13N,分子量为135. 2。

      7
    • 苯丙胺的临床用途

      苯丙胺最早用于治疗抑郁症,但由于疗效差已由三环类抗抑郁剂代替,目前在精神科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常用量一次5~10mg,中毒剂量为一次15~20mg,极量为一次口服20mg,每日最

      8
    • 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滥用方式与过程

      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 ATS)的滥用方式很多,包括口服、鼻吸、烫吸、注射或与酒精饮料掺和在一起饮用。早期的苯丙胺成瘾者将苯丙胺棉塞型吸入剂拆开后直接吞服或将其溶解在

      9
    • 苯丙胺、冰毒、摇头丸的药代动力学

      苯丙胺是苯异丙胺的消旋体,存在两个异构体,右旋苯丙胺的药理活性较高且作用较强,除药物剂量的差别外,左旋体与右旋体的药理作用相同。苯丙胺和儿茶酚胺在化学结构上非常相似,具有

      10
    • 苯丙胺、冰毒、摇头丸的药理作用机制

      苯丙胺主要通过两种机制来影响神经递质的活动,一是作为伪神经递质促进突触前膜对多巴胺( DA)和去甲肾上腺素( NE)的释放,这是主要的途径;二是阻断突触前膜对多巴胺( DA)和去甲

      11
    • 甲基苯丙胺(冰毒)精神依赖的神经生化机制

      在我国,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滥用主要是甲基苯丙胺的滥用,因此本段将主要介绍甲基苯丙胺精神依赖的神经生化机制,其他几种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依赖机制与其有相似之处,可以参考以下介绍

      12
    • 多巴胺及受体

      如上所述,体内多种递质系统都可能参与了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自身给药行为的调节,其中DA系统与奖赏系统密切相关,是滥用行为形成的关键因素。其他递质系统如5-HT、Ach、GABA

      13
    • 5-羟色胺及受体

      5-羟色胺(5-HT)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68年,当时在血液凝固后的血清中发现了一种可以引起血管收缩的因子,命名为血清素,后来确定其结构为5-HT。1948年Rapport等人从血清和肌肉中发

      14
    • 吸食毒品苯丙胺的症状表现

      临床口服常用量一次为2~10mg,极量为一次口服20mg,每日最多不超过30mg。一般认为,初次成瘾者每次口服10~30mg苯丙胺后可体验到欣快感或焦虑情绪,同时表现为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增强、

      15
     32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