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痰起病缓慢,常在附睾头部有一个豆大硬结,以后逐渐增大,有时数个硬结相叠,表面不平,常会波及睾丸或附睾体尾部,皮色不变,按之不热,仅有轻微疼痛,于疲劳时加重,经过半年一载,局部疼痛加重,皮色渐变紫暗,此为化脓之兆,溃后脓出黏腻,渐变稀薄,久久不愈,形成瘘管。初起时宜服龙虎散(三七、炙蜈蚣、炙全蝎、炙土鳖虫、血竭各等份,研末,每服1.5g,1日2次)或小金丹(《外科全生集》);后期出现阴虚潮热,可服养阴清热药,如六味地黄汤加青蒿、鳖甲、银柴胡、地骨皮等,溃后形成窦道,局部用毒药(红粉、黄升、血竭各1两,冰片5分,共为细末)拌于纸捻上,插入疮内,提脓祛腐,消其瘘管,外用黄连膏纱布敷贴,脓尽再用桃花散(熟石膏2两、东丹2钱,共为细末)收口。如用前法不应,应将瘘管破开,才能彻底解决,用挂线疗法最为妥当,瘘管破开或挂开后,再掺拨毒药,将管壁烂尽,最后用生肌药收口,同时配服六味地黄丸以补肝肾,七味胎元丸(《验方新编》)以化瘘管。内外并治,标本兼顾,才不至于复发。

例1 杨某,男,32岁。1978年3月2日初诊

结婚3年不育。性生活正常。女方月经正常,妇科检查亦正常。男方多次检查精液常规无精子。检查:患者发育较差,形体矮小,两侧附睾头部均有黄豆大结节,右侧附睾尾部有弹丸大结节,质地较硬,左侧睾丸略小。平时失眠多梦,头晕盗汗,面色少华,舌偏红,苔薄,脉细。此由肝肾不足,痰浊凝聚,而成“子痰”。拟滋肾阴与化痰浊并进。

处方:生地黄10g,白芍10g,山药10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6g,炙半夏6g,陈皮6g,续断12g,枸橘12g,桃奴15g,炙蜈蚣粉、炙土鳖虫各1.5g,每日2次。

药进10剂,右侧附睾尾部之硬结已缩小2/3,两侧附睾头部之硬结转为条索状,质地变软,夜间盗汗,原方再服10剂,两侧附睾结节已基本消失,左侧睾丸仍稍萎缩,偶感胀痛。观察8个月,结节未再生。

例2 奚某,男,49岁

初诊 17年前发现两侧附睾起硬结疼痛,两年后活检报告为“附睾结核”,又隔10年,行手术切除附睾结核。术后1年余,右睾丸又起结节,感觉疼痛,同时腰部亦感酸痛。经过多方治疗,未见动静,遂来南京商治。检查右侧睾丸可扪及莲子大结节1枚,稍有压痛,腰部活动不利,行走佝偻,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脉细弦,舌有裂纹,小便化验未见异常。脉证合参,病在肝肾,肝络失和则睾丸肿痛,肾脏空虚故腰间酸痛。治拟疏肝补肾,以观动静。

处方:补骨脂(盐水炒)10g,胡桃肉10g,杜仲10g,牛膝(盐水炒)10g,续断(盐水炒)10g,狗脊10g,熟地黄10g,川楝子10g,枸杞子10g,延胡索10g,菟丝子10g,当归10g。5剂。

二诊 服药后腰部酸痛得减,睾丸疼痛转轻,但临睡时头晕泛恶。还系肾亏于下,风动于上,前法佐以息风。

原方加沙苑子、蒺藜各10克,炒菊花6克。7剂。

此方连服50剂,诸恙告除。后曾两次随访,情况甚好,未再复发。

按:原患附睾结核,肾经早已亏虚;术后右侧睾丸又起结节疼痛,同时伴有腰痛,行走佝偻,《内经》谓“腰者肾之府,转动不能,肾将惫矣”。并且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脉细弦而舌有裂纹,其精血之亏损,显然如绘。故重点在于补肾,而用青娥丸加味。《医学真传》谓:“阴囊卵核乃厥阴肝经之所属”。睾丸结块疼痛,肝络亦失和,故又配用金铃子散以疏泄厥阴,虚实兼顾,主次分明。又此证身无热,脉不数,血沉正常,结核病灶业已稳定,故无需再加抗结核之药。

例3 杭某,男,48岁

两侧附睾坠痛已有3年,于病后半年,曾在某医院泌尿科检查:两侧附睾尾部、头部呈明显结节状,输精管增粗,精索无硬结;前列腺大小正常,按摩后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前列腺液细胞计数:脓细胞++,上皮细胞3~6/高倍,血沉:52mm/h。初步印象:①附睾结核;②慢性前列腺炎。经用消炎及抗结核治疗,未见起效,乃来商治。

此病先是睾丸肿痛,发寒热,小便深黄,用青霉素治疗两天,热即退,两侧附睾肿胀亦消,但硬结不化,小便常黄,现在口尚干渴,舌苔黄腻。此湿热未尽,痰毒内结,气血瘀滞,肝络失和,是以两少腹常感隐痛。兹拟清湿热、化痰毒之法,旨在疏泄肝络、调和气血。

土鳖虫30g,炙蜈蚣15g,三七30g,为细末,每服2g,每日两次(装在胶囊里吞服)。

汤剂处方:川楝子10g,枸橘15g,青皮、陈皮各5g,赤芍、茯苓各10g,生甘草3g,黄柏6g,泽泻10g,延胡索10g,车前子10g,金银花12g。

10天后来信称:回镇江后服药5剂,效果很好,舌苔渐化,现药粉还在继续服用。

按:此病之诊断尚难肯定,两侧附睾头、尾部均起结节,经久不消,而又血沉加快,似属痰毒结聚之象;但起病之时睾丸肿痛,又发寒热,之后小便常黄,而今口尚干渴,舌苔黄腻。湿热逗留,可无疑义。故用结核散化痰毒、消瘀滞,橘核汤疏肝气、清湿热,两方兼顾。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