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结核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并贯穿于其发病的整个过程。初期以标实为主,主要是以气滞、痰浊、瘀血、寒湿互结而形成的有形之物为标,无明显全身症状。发病的中期,邪毒郁久化热,形成脓肿。后期溃破脓稀如痰,并出现低热、盗汗、食少、脉细数等阴虚内热的表现;或脓水清稀,倦怠乏力、面色无华等气血两虚证候。严重者,阴损及阳,出现面色苍白、肢冷畏寒、阴囊寒冷、腰酸膝软、脉细弱等阳虚症状。根据初期标实的病机特点,采用消法为主,《外科启玄》指出:“消者灭也,灭其形症也……使绝其源而清其内,不令外发。”据此软坚散结应贯穿整个过程。因本病的发生为感染痨虫所致,故抗痨杀虫之品均可选用。自拟消核汤,临床应用疗效满意。消核汤药物组成:猫爪草30g,猫眼草9g,柴胡9g,乌药9g,夏枯草15g,生牡蛎30g,浙贝母6g,丹参15g,三棱15g,莪术15g,山慈菇6g,全蝎9g,蜈蚣2条,牛膝12g,橘核9g。水煎服,每日1剂。

一、活血化痰并重:附睾结核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附睾上有缓慢增大、无痛的肿块。痰浊瘀血是肿块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是脏腑功能失调、人体津血为病而产生的。由于津血间存在着互生互化的关系,易产生痰瘀同病。痰为阴性之物,滞留体内则影响血液运行,产生瘀血;或瘀阻络道,致络中之津不能渗出脉外,络外之津不能还于脉中,从而津液聚积,化生痰浊,痰浊与瘀血相聚为病。痰瘀相搏,下注于肾子,而成“子痰”之变。针对本病病机特点,治疗应以活血祛瘀、化痰散结并重。活血化瘀药有丹参、三棱、莪术、牛膝等,化痰散结药有浙贝母、山慈菇、橘核等。

二、辅以理气:肝经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其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其别者,循胫上睾,结于筋。附睾结核患者肾子常有酸胀隐痛不适等症状,可辨证为肝郁气滞,治疗辅以疏肝理气法。常用理气药有柴胡、乌药等。

三、必用软坚之品:附睾结核形成的肿块质韧或硬,皮色不变,不红不热,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单用理气活血化痰之法,力量稍显单薄,必须加用软坚散结之品,才能加强疗效,常用软坚药有夏枯草、牡蛎等。

四、抗痨中药贯穿于本病治疗的全程:常用的抗痨中药有猫爪草、猫眼草、夏枯草、蜈蚣等。

五、佐以通络解毒散结:附睾结核是气、血、痰、寒、湿等各种病理因素杂合而成,治疗上应当佐以通络解毒散结之品,本方选用全蝎、蜈蚣以通络解毒散结。

六、随症加减:若患者伴有畏寒喜暖、腰膝酸冷,阴囊寒冷、附睾肿块较硬,未形成寒性脓肿,舌淡苔白滑,脉沉等阳虚寒凝证时,可配阳和汤加减;附睾肿块已溃破伴阳虚证时,配合附桂八味丸加减;若有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时,可配合知柏地黄汤加龟甲、鳖甲、青蒿、地骨皮等;溃后脓出不畅者原方加穿山甲、炒皂角刺、黄芪;自汗不止者,原方加炙黄芪、浮小麦、煅龙骨;腰背酸痛者,原方加续断、狗脊、菟丝子等;若溃后疮口久不收口,见气血两虚证时,可用八珍汤加减。

例:晋某,男,50岁。1978年3月11日初诊

患者右侧附睾肿大两个月,无明显红肿。血常规显示:白细胞:5.1×109/L,中性粒细胞51%,淋巴细胞49%,血沉为25mm/h。在山东省某医院外科被诊为附睾结核,建议住院手术。患者拒绝,转而来我院要求服中药治疗。检查其右侧附睾肿硬,大小约有3.5cm×3.5cm,边缘欠光滑,重压微痛。腹股沟无肿块。舌淡苔白,脉弦。诊断:右附睾结核。证属痰瘀内结,以标实为主。治宜理气活血、化痰软坚。方用消核汤加减:猫爪草15g,猫眼草9g,夏枯草15g,牡蛎15g,浙贝母6g,丹参15g,三棱15g,莪术15g,山慈菇6g,全蝎9g,蜈蚣1条,牛膝12g,橘核9g,木香9g,乌药9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0剂。

4月4日二诊。查体:右侧附睾肿块缩小1/3,局部仍较硬,触及皮温较健侧稍低,伴阴囊寒冷,畏寒喜暖,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辨证为本虚标实,阳虚痰瘀内结,治宜温阳通络、理气活血、化痰软坚,方用消核汤合阳和汤加减:猫爪草15g,猫眼草9g,柴胡9g,牛膝15g,熟地黄30g,麻黄6g,白芥子9g,鹿角9g,山慈菇6g,浙贝母6g,丹参15g,夏枯草15g,乌药12g,全蝎6g,蜈蚣1条,泽兰15g,茜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同时兼服小金片、异烟肼。

4月20日三诊,附睾硬块缩小3/5,且硬块变软。上方加肉桂3g,再连服10剂,痊愈。随访5年,未见复发。

按:因本病往往继发于其他结核病变,应认真寻找原发病灶,并配合应用抗结核药。消核汤与抗结核杆菌的西药配合应用可促进病变缩小、痊愈,能避免附睾被切除。即使在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单用消核汤,亦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消核汤以攻消为主,适用于本病初起且无明显全身症状的患者。若伴有其他自觉症状,应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进行加减。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