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进展迅速,相关基础研究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不少血液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大有进展。这些进展需要及时汇集和总结,以提高血液学的整体水平,并促进血液学的进一步发展。这是血液学工作者对医学发展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国内相继出版了一些血液学专著,反映了血液学同道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对于及时传播推广血液学领域的新进展、新概念、深化认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本书是又一本血液学专著,主要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临床和基础研究人员合力完成,个别篇章还特邀了院校外的专家撰写。作者中既有理论充实、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又有不少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中青年优秀医师和研究人员。新一代作者的加入,以其对新知识、新技术特有的敏锐和接受能力,为本书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在编写中适当拓展了血液学的相关基础理论部分,更好地反映了血液学临床、实验诊断和相关基础理论密不可分的学科特点。

作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大型专科系列书之一,本书以上述特点为血液学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人员提供了一本较新较好的参考书和基础教材。

希望本书能够与时俱进,定期更新,以及时反映血液学不断进展的概貌。

邓家栋

2003年5月

前言

本书此次更改再版,距第1版已有8年之久。这期间国内外血液学研究和实践又有了不少进展,我们曾酝酿对本书进行更新,但因种种原因未曾落实。此次在全体编写人员的努力下,特别是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同仁的热情支持和推动下,终于完成这一夙愿。

此次更新,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第一,本书第1版面世后,陆续得到专家、同道和广大读者的评议和意见,对此,我们十分欢迎和感谢。尽可能择善而从,加入本版修订之中。第二,适应近年来的进展,对第1版的内容和章节编排做了相应的必要的调整和增删。对于因各种原因不能继续参加本版修订的原第1版编写专家,在此致以衷心的谢忱;对于已故的编写专家表示诚挚的悼念。第三,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了第4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内容较原第3版有了不少的更新。我们参照第4版内容,对本书的相关章节做了相应的更新,以与国际同步。

尽管我们做了很大努力,不足之处仍在所难免。殷切希望专家、同道和广大读者继续惠赐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将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郝玉书

2011年3月

血液病学是发展迅速的专业,近百年来,借助基础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对血液学领域的有关生理学和血液病的发病机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增进了对血液病的认识,改进了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血液学及血液病学的进展又在多方面影响整个医学的进步:观察食物对贫血的影响,成功地治疗恶性贫血,可视为从经验医学走向现代实验医学并取得实效的卓著范例;叶酸拮抗剂治疗白血病获得成功,开创了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先河;镰状细胞贫血从发现形态学特征到血红蛋白电泳异常,直至异常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鉴定,在医学上确定了第一个分子病;血型的发现使输血得以广泛应用,人白细胞抗原的发现使器官移植成为可能,随后,骨髓移植的成功又为发展其他器官移植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凡此种种无不说明血液学的一些重大突破往往对整个医学都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另外,临床观察表明:血液病与许多其他系统的疾病密切相关,血栓病的发病原因和诊治涉及血液、神经、心血管等多科;肝病、肾病、某些职业病、不少药物、一些感染包括艾滋病可以影响血细胞及造血;妊娠可发生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分娩可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诸如此类,都说明血液学与多学科相互延伸交叉,需要多学科之间的共同合作研究。在血液学的基础研究方面,近数十年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大大促进了血液学的研究,丰富了对血液学一些基本问题的了解,例如,对造血功能及其调控、对诸多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的作用、对造血微环境等的研究,充实了对造血功能的认识,加深了对一些疾病发病机制的了解,增进和改善了治疗;对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来源、鉴定、分离、纯化的研究,大力推动和扩展了以早期造血细胞为主的细胞治疗,也激发出其他组织的干细胞的研究热潮;血细胞染色体变异及其引发的细胞学事件、基因变异及其表达产物对细胞产生的后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对一些血液病发病机制的认识,而且非常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分类分型、新的治疗方向和方法的研究;此外,几十年来,对凝血机制的中心环节、接触系统的作用、凝血与内皮细胞的相互关系等,都有重大的变化和进展。血液学的进步委实不胜枚举。

面对血液学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快速进展以及认识上的不断提高,七年前,当时的国家教委内科学(血液学)重点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设想应该有一部能反映当前血液学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的内容比较全面的大型参考书,供血液学工作者和研究生阅读,也为其他学科人员查阅。经酝酿讨论并得到众多专家的支持,随即组织编写,一年后完稿并转入编辑加工,后因故拖延停顿。2000年底,人民卫生出版社约请笔者为其大型专科系列书籍编写血液学专册,方针和目的与我们的初衷不谋而合,从而推动了本书的加速完成。我们重新审定了篇章和内容,调换了个别作者,要求各章负责人认真阅读最新资料,融入新观点新观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编写。

作为一部大型的血液学参考书必须考虑两个问题:①基础与临床的分量。由于许多血液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是基于对该血液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而后者又涉及一些基础研究,因此,临床血液学工作者已经不能忽视血液学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血液学的基础研究大多还属应用性的,目的是为解决临床上的疑问,所以血液学的基础研究人员也需要对血液病的临床问题有所了解。由此可见,一本大型参考书缺乏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恰当的。有鉴于此,本书拟以血液病的临床内容为主,兼及临床人员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②篇章的编排。随着对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提高,有人已将一些疾病另行归类,例如,将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归为造血干细胞病,将恶性组织细胞病归入淋巴瘤,这种改变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其缺陷,目前尚未成熟,没有获得共识,因而本书仍按多数读者熟悉的传统的方式对各章进行归类和排序,以便查阅。另外,有些大型血液学参考书将一些血液病实验检查方法写成附录,鉴于实验方法为数众多,足成专著,若择要附于书后,难免挂一漏十,因此本书未作如是处理。需要提出的是:作为国内的一部大型血液学参考书,理应包括我国血液学的发展简史,特别是现代血液学的发展历程和事件、中医对血和血证的认识过程、现代医学如何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启迪等,然而现时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还嫌不够,尚待今后弥补。

参与本书编写的都是在不同领域有多年实际经验的专家,几年来他们在百忙中不辞辛苦,对自己负责的章节反复思考,不断更新,几易其稿,每章定稿前无例外地都曾重新增修。通过大家的努力本书方能及时出版。应该承认的是:对待如此大型书籍,由于编者经验不足,在结构和内容方面可能存在不少缺憾,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不断对本书进行修正和完善。

张之南 杨天楹 郝玉书

2003年4月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