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是一种较少见的铁代谢异常疾病,特点为广泛弥漫的肺毛细血管出血,肺泡中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着,并伴有缺铁性贫血,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咯血、气促和贫血。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由Anspach首先报道,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因素有关。可能是吸入或摄入某些物质所致的过敏反应,也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由于肺泡上皮弹力纤维结构异常所致。一些病例并发或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韦格纳肉芽肿及类风湿关节炎。肾脏疾病,特别是肾小球肾炎时可并发本病,称为肺-肾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肾脏淀粉样变性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亦有患本病的报道。本病还有出现IgA型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者。另外,某些患者血中可以检测出牛乳蛋白的抗体,早期饮食干预可以预防本病发生,因此推测IPH发病可能和牛乳过敏有关。另有些病例与腹腔疾病、谷蛋白(面筋)过敏性肠道疾病相关。这些均提示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本病的病因,而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也支持上述观点。

最近研究发现,临床缓解期患者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前急性期血液中性粒细胞减少,随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组织学研究也显示中性粒细胞参与肺泡出血过程。这些均提示粒细胞在该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肺泡及其邻近的上皮细胞发育结构的异常也可能是导致肺泡反复出血的原因。

大多数病例为散发型,少数发生在同胞兄弟姐妹和发生在母子之间。一组报告表明近一半的患者其双亲有血缘关系。提示该病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可能。然而目前认为大多数可能与遗传无关。

还有人认为是过量接触杀虫剂及过氧化物酶所致。

病理改变

IPH的肺组织标本肉眼观为棕色,质地较硬,重量增加,Virchow称之为“棕色硬肺”(brown lung induration)。肺部组织学改变与其他反复咯血的疾病一样,可见肺泡毛细血管上皮退化,细胞增生和脱落、肺泡毛细血管增生和扩张及血栓和栓塞,但无血管炎改变。晚期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动脉肌层肥厚及透明膜出现、肺泡弹性纤维和间质退行性变及肺动脉硬化。HE和普鲁士蓝染色显示肺泡腔内大量的含铁血黄素细胞,Masson染色显示肺泡壁弹性纤维变性,但肺泡及血管上皮基底膜完整。早期电镜检查表现也是非特异的,超微结构显示肺泡血管内皮层肿胀及空泡形成,基底膜增厚及断裂,在基底膜间出现纤维物质沉积,肺泡Ⅱ型细胞体积增大。这些细胞的溶酶体和线粒体中出现铁沉积、线粒体嵴变形。虽然骨髓铁缺乏,但肝脾有时发生含铁血黄素沉着。并发腹腔疾病者小肠组织活检显示部分或全部肠绒毛萎缩。

发病情况

1864年IPH被首次报道,1931年Ceelan等总结了该病的临床特点,因此又称Ceelan病。迄今见于医学文献报道者仅数百例。我国首先报告于1960年,至1995年已经有245例报告,近几年来又有几十例报告。IPH是一种临床少见病,估计每年发病率为0. 21/10万人。绝大多数病例为散发,非家庭式发病。IPH多见于儿童,一般在10岁之前发病,无性别差异。仅有1/5的病例年龄在16岁以上,主要见于3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2:1)。瑞典统计儿童年患病率为百万分之0. 24。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