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历史回顾

  1. 首页
  2. 血液病学
  3. 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
  4.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840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Virchow)描述了两例慢性白血病患者,其外周血中有大量的无颗粒的小细胞,与肿大淋巴结中的细胞十分类似,可能这是CLL最早的记载。19世纪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建立,确定CLL与淋巴瘤皆为淋巴增殖性疾病。由于CLL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曾被认为是“良性”病变。

1924年,Minot等根据98例CLL的自然病程,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即使放射治疗,也无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有关CLL的大宗报道出现于1954年,Tivey等观察了685例CLL,这组患者自出现症状起,中位生存时间约为3年。不久,烷化剂和糖皮质激素开始用于治疗CLL,获得较好的效果。

1967年,美国血液病学家W. Dameshek推测CLL是由具有免疫功能缺陷淋巴细胞积聚所导致。他的假设已符合现代对CLL的认识。20世纪70年代,随着免疫学、遗传学等实验技术的进步,证实CLL细胞为单克隆性的B淋巴细胞。

在临床方面,1975年美国的K. Rai等发现CLL患者的自然病程个体差异很大,并根据有无淋巴结、肝、脾肿大和贫血、血小板减少,提出了分期系统,沿用至今,仅略有修改。

1981年,法国Binet等也提出了自己的分期方法,较Rai系统更为简单,多为欧洲国家采用。

20世纪末,CLL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