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小板减少和增多

在严重细菌、病毒和真菌性败血症,常合并血小板减少。在细菌性败血症患者,2/3以上有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1/3有明显减少(<50×109/L),但除非合并DIC,临床基本不发生出血。

血小板增多常可达(500~700)×109/L,见慢性感染如结核、骨髓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真菌、细菌感染恢复期。但临床发生率极低,一般不需抗凝治疗。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65%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感染所致,严重感染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可迅速、广泛激活凝血系统。常见引起DIC的感染有:①细菌感染:奈瑟菌脑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淋球菌、结核杆菌、沙门杆菌感染;②立克次体、支原体感染;③假单孢菌感染;④组织胞浆菌感染;⑤疟疾。具体机制及临床治疗见有关章节。

(三)血栓并发症

感染引起的血栓并发症少见。但感染所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淤滞及药物、静脉导管插入等均可引起血小板在血管内皮聚集,进而形成血栓。常发生在上、下肢,门静脉、盆腔静脉等。临床医生需有足够警惕,详见有关章节。

(陈书长)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2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