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子系指皮肤或黏膜上的褐色或黑色斑点,又称雀斑样痣,我国古代医书称为黑子或黑子痣。皮肤的任何部位,以及皮肤黏膜交界处或眼结合膜均可发生。本病常见,为颜色一致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米粒至豌豆大(直径常不超过5mm),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或轻微脱屑,散发、单发或多发,但不融合,可局限于某一部位,亦可泛发于全身。日晒后颜色不加深,冬季亦不消失。

黑子可以作为独立病症存在,亦可是某些遗传性综合征的特点之一,如面中部黑子病、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等。本病自婴幼儿至成年人各时期均可发生,皮疹持续存在,不会自行消退。无任何不适。病理变化:表皮黑素增多、基底层黑素细胞增多,真皮乳头及表皮突延长,真皮上部有噬黑素细胞。临床上有时应与雀斑和混合痣鉴别,而且这些疾病偶可同时存在而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面部见褐色或黑褐色斑点,稍高起,直径l~2mm

面部见褐色或黑褐色斑点,稍高起,直径l~2mm

一般不需治疗。需要时可行激光、冷冻、切除或试用脱色剂如氢醌霜等。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