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疹性毳毛囊肿

临床症状

本病是1977年Esterly等首先报道,病因不明。通常见于儿童及青年。最常见于胸部,有些病例见于四肢、躯干背侧和面部等。表现为毛囊性丘疹,表面平滑,直径1~4mm,群集或播散分布,有些丘疹表面结痂或呈脐凹状。无自觉症状,可经表皮排出,也可数年内自行消退。有报道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发疹性毳毛囊肿的面部症状

额部见毛囊性丘疹,表面平滑,直径1~4mm,播散分布,丘疹表面呈脐凹状

组织病理

通常真皮中部见一囊性结构,囊壁为鳞状上皮,囊内含有板层状角蛋白以及多少不等的毳毛横断面或斜切面。有些囊壁凹陷而形成毛囊样结构,有些囊肿可见静止期毛囊。如囊壁破裂,可引起异物反应。

诊断及治疗

在躯干,特别是胸部出现有脐凹状的小丘疹要考虑此病,但需作活检加以确诊。需与多发性脂囊瘤、粟丘疹、表皮样囊肿、穿通性丘疹性皮病等鉴别。

本病可自行消退,因此可观察一段时间,不消退者可电灼或切除。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