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视是视觉器官退行性老化的表现,尽管目前尚无完全治疗的方法,但可通过不同的方法替代或“补偿”已降低的调节能力,达到矫正的目的。例如:配戴老视眼镜、角膜接触镜以及巩膜、角膜、晶状体手术等方法。

一、眼镜矫正

眼镜矫正仍是目前矫正老视的最常用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视近物时,通过配戴能够集聚光线的凸透镜解决老视问题,如单光眼镜、双焦点眼镜及渐变镜等。主要优点:效果可靠,而且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加、调节幅度不断地下降,可调整更换合适的度数。缺点:不方便、不美观。虽然可以通过配戴可矫正老视的角膜接触镜来解决美观的问题,但该技术目前尚不成熟,并且长时间配戴角膜接触镜可引发干眼等问题。

二、巩膜手术

老视逆转术(surgical reversal of presbyopia,SRP)、前睫状巩膜切开术(anterior ciliary sclerotomy,ACS)及巩膜扩张术(surgical reversal of presbyopia,SRP)等,其手术目的是期望提高睫状体调节能力。但由于此类手术预测性与疗效不确定,因此目前较少在临床中开展应用。

三、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植入一个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使进入眼球的光线按照设计形成多个焦点,达到部分看远、部分看近的目的,该技术目前被大量应用于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缺点:适用人群局限,主要针对已完成白内障摘除的病例,同时部分病例术后可出现一定程度的光晕及眩光。较为理想的设计是植入一个可随着睫状肌的调节而发生形态改变或前后位置移动的人工晶状体,从而产生调节作用,但目前该技术仍处于临床试验性应用阶段,对其疗效,特别是长期疗效尚需观察。

四、角膜屈光手术

早期应用临床的主要是单眼视的方式,采取一眼视远、一眼视近,当两眼同时注视时远、近目标均可看清,从而减轻患者对老视眼镜的依赖程度。之后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PRK及LASIK)将单眼视技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同时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以及随后应用于临床的角膜成形术(conductive keratoplasty,CK为热成形术)还可改变角膜形态,实现角膜中央相对前凸,从而增加视物时的景深来改善调节,但由于精准度不高以及疗效不确切目前已被随后的技术取代。近年随着飞秒激光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以及波前像差技术的不断完善,以飞秒支撑的“可控性”像差技术被较好地应用于老视患者的矫正,并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效果。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