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身热骤退,大汗不止,气短喘息,精神倦怠,脉虚欲绝或散大无根。

【病机分析】本证乃气分高热,伤津耗气所导致的正气虚脱之候。温热病治疗得法,热势渐退,而神清脉静,是向愈之征。然大汗不止而身热骤退,却是气津大伤,正气欲脱之兆。身无热而汗出不止,是气虚不能固表,气不敛津之征。元气大伤,则精神倦怠。肺气欲绝,少气不足以息,故气短喘息。津气大亏,脉络空虚,鼓动无力,则脉微欲绝,若津血内乏,而气独浮于外,则亦可见脉散大无根。

本证纯属一派津气大亏,正气欲脱之危象。

【治法】补气生津,敛阴固脱

【方药】生脉散(《温病条辨》)

人参三钱 麦冬(不去心)二钱 五味子一钱

水三杯,煮取八分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煎服,脉不敛,再作服,以脉敛为度。

【方论】本证乃由壮热大汗而致津随汗竭,气随津脱的津气欲脱证,故用人参甘温,益气生津固脱。麦冬甘寒,五味子酸温,二药相伍,酸甘化阴以养阴生津。五味子酸能收敛止汗,守阴留阳。本方三药配伍,使阳气得固,汗不外泄;阴液内守,阳不外脱,共奏益气生津,敛阴固脱之功。津气得复,脉象自生,故名“生脉散”。本方纯属补正,必虚多无邪者方可用之。如邪热尚盛,而津气大亏,是白虎加人参汤证,生脉散并非所宜,否则有“闭门留寇”之患。

若汗出过多,阳气将脱,证见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神志不清,是属亡阳危象,应于本方中加附子以回阳固脱。亦可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以益气回阳,敛汗固脱。

【文献选录】

  1. “手太阴暑温……汗多脉散大,喘喝欲脱者,生脉散主之。”(《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二十六条》)
  2. “暑月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咳者,宜人参麦冬五味子等药。——雄按:徐洄溪云:‘此伤暑之后,存其津液之方也。’观方下治证,无一字治暑邪者。庸医以治暑病,误之甚矣。其命名之意,即于复脉汤内取用参、麦二味,因止汗,故加五味子,近人不论何病,每用此方收住邪气,杀人无算。用此方者,须详审其邪之有无,不可徇俗而视为治暑之剂也。”(《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第三十九条》)

【按语】第①条吴鞠通所谓:“喘喝欲脱”是指津气大伤,肺气欲绝,气短喘息而喝喝有声。

第②条薛生白所谓:“肺虚而咳”之“咳”字,应为喘字。元气大伤,肺气欲绝,清肃失司,当作虚喘而非咳。若肺热之咳者,当清肺止咳,人参、麦冬、五味子非所宜也。

王世雄按语指出:“用此方者,须详审其邪之有无,不可徇俗而视为治暑之剂也”告诫后世学者,暑邪尚存不可用生脉散,实属画龙点睛之笔。

此二条皆讲暑病,是言暑为热极,易伤津耗气而致虚脱。实则一切温热病,凡气分热炽,伤津耗气过甚,皆可导致虚脱,皆可用生脉散治之。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3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