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calcitonin,CT)是一种由哺乳动物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临床应用的有4种不同来源的降钙素:鲑鱼降钙素(salmon calcitonin,sCT,如密钙息)和鳗鱼降钙素(elcitonin,eCT,益钙宁)常用。CT注射剂和鼻喷剂是迄今与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和雷洛昔芬被FDA批准的3种抗骨吸收治疗骨质疏松药物。

CT的生理作用可归纳为:①高钙血症时,CT分泌增加,抑制骨钙释放入血液和细胞外液,但血钙仍继续进入骨内,导致血钙降低。②直接与其在破骨细胞的受体结合,刺激产生cAMP,再激活蛋白激酶。短期内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长期则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减少其数量,从而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③抑制肾脏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使尿钙、磷排泄增加,血钙、磷降低,同时增加钠、镁和氯的排泄。④止痛。

降钙素降低高血钙的作用迅速

CT可快速降低血钙,但不同来源的降钙素、不同的剂量、不同的使用方法、人体骨转换所处的状态不同等,都会影响CT的降血钙作用。对骨转换很高的Paget骨病患者或卧床不起的儿童,CT的降血钙作用明显。但一般情况下,CT对血钙无明显作用。严重高钙血症时,用降钙素可使血钙迅速降至正常。可用于各种高血钙危象的抢救。

用于临床治疗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Paget骨病、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症、成骨不全。CT可以缓解Paget骨病的骨痛、受累骨骼处皮肤温度过低,减低心排血量,改善受累骨的组织学和放射学病征,降低ALP和尿羟脯氨酸。CT也曾试用于成骨不全,不过其显然无法改善胶原合成和代谢方面的问题。CT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报道显示,其并不能降低死亡率。对升高的血淀粉酶和酯酶也没有降低的作用。

降钙素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

目前,CT应用最广的是治疗骨质疏松,降钙素可以增加骨密度和减少骨折发生。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复发试验(prevent recurrence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study,PROOF Study)显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妇女中应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CT-NS)200 U/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5年,结果显示新的椎体骨折发生率明显降低,CT对骨质量的改善也有一定疗效。Chesnut等对91例绝经至少5年且已有1~5个椎体发生骨折的一组妇女,进行为期2年随机双盲有安慰剂对照的(RCTs)使用降钙素对骨质的研究(QUEST),所有患者每日给予CT-NS 200U及元素钙500mg,应用高分辨MRI对桡骨远端进行扫描,发现骨小梁骨量、数目、厚度及相隔间隙均明显增加。对髋部的分析显示:T2弛豫时间减少。T2是测量BMD和微结构的复合参数,受小梁BMD、数量、间隙及方向影响,T2时间的减少表明BMD提高和(或)微结构的改善。

CT对预防类固醇抗过敏治疗时所致的骨质疏松也有较好的疗效。CT的不良反应是少数患者可出现面部或躯体皮肤潮红,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反应。长期应用会出现CT“逃逸现象”,即疗效降低甚至无效,可能与CT受体数目减少及PTH的相反作用有关。

降钙素的镇痛作用有广泛用途

CT可能抑制疼痛介质的释放,阻滞其受体,增加β-内啡肽释放以及对下丘脑有直接作用,从而有较好的止痛作用。长期使用CT治疗偏头痛的患者,其体内β-内啡肽、ACTH和可的松的水平会升高。CT的镇痛作用在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所致疼痛中其疗效是肯定的。近年又发现CT对其他疾患所致的疼痛也有一定的作用,如肢体幻觉性疼痛、骨转移瘤所致的疼痛和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此外CT对颌巨细胞淀粉样瘤也有治疗作用。骨关节炎、儿童型反射交感神经营养不良、高血锂等都可以用降钙素治疗。(冯琼 邓小戈)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