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其病情的变化与患者的饮食、运动和情绪等明显相关,而糖尿病早期,尤其是T2DM可无明显不适而不引起重视,但根据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和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的研究结果,严格的糖尿病控制是延缓和预防慢性并发症的最关键方法和最有效的措施,因此,糖尿病教育和糖尿病控制引起了WHO、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国内外糖尿病专家的高度重视。1989年,第42届WHO大会要求各成员国重视糖尿病的防治,要制订和实施糖尿病防治计划,逐步实现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预防糖尿病的发病;二级预防是指对糖尿病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三级预防是指延缓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糖尿病教育则是贯彻三级预防的关键。1991年,IDF向全世界宣布,每年11月14日为“世界糖尿病日(现改为联合国糖尿病日)”。1995年,世界糖尿病日宣传的主题为“糖尿病的教育”,口号是“无知的代价”,这是指对糖尿病无知将付出高代价,指出糖尿病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

糖尿病教育应贯穿于糖尿病诊治的整个过程。内容包括:①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②糖尿病心理教育;③饮食治疗教育;④运动治疗教育;⑤药物治疗教育;⑥糖尿病自我监测及自我保健教育等。

患者/家属/护士/营养师/非糖尿病专科医师接受糖尿病教育

通过对糖尿病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糖尿病的病因、影响病情的因素和病情控制的方法,取得患者和家属的自觉配合,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治疗方案的严格执行。我国的糖尿病教育工作在近年来已有很大发展,各地均成立了专门从事糖尿病教育的中心、小组或其他机构。各医院医务人员也对此项工作越来越重视,并出现了以糖尿病教育文字资料(读本)为主,以电视、广播、幻灯片、图文和音像制品为辅的宣传教育局面。但总体来说,我国的糖尿病教育仍不普及,多数基层单位对这项工作还不重视,有的地方仍属空白。一些最基本的糖尿病知识尚未被广大患者所理解和应用,导致大量的糖尿病患者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妥当,预后也较差。

糖尿病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应根据具体条件和患者的文化素质与经济背景等因地因人而异。但对任何一位糖尿病患者来说,都必须掌握最基本的防治知识。

基本内容

主要是:①T2DM的诊断标准、特点和流行病学;②胰岛素分泌与胰岛素抵抗的概念和发病机制;③代谢控制不良的后果,包括心理、精神、大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以及冠心病、卒中等与T2DM的关系;④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和低血糖的防治以及胰岛素笔的应用知识;⑤口服降糖药的疗效和使用方法;⑥糖尿病饮食的配制和配制原则;⑦低血糖的自我防治等。

基本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通过教育,应达到下列目的:

  1. 认识自己所患糖尿病的类型及其并发症;
  2. 能正确掌握饮食治疗和自己调整食谱的基本技能;
  3. 认识糖尿病控制不良的严重后果及其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性;
  4. 能自己观察病情变化,自我监测血糖和尿糖,并能根据结果进行饮食和药物的必要调整;
  5. 能自己使用胰岛素,并能根据血糖和尿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
  6. 能充分认识和预防低血糖症的发生,一旦发生能自己进行及时的处理;
  7. 提高糖尿病治疗和监测病情的顺从性,能主动与医务人员配合,病情变化时,能及时复诊,并按要求定期复查追踪,以达到良好控制病情的根本目的;
  8. 能对社会上不实和伪科学的宣传、广告有正确的判断力,提高向他人宣传教育的知识水平。

关键问题

应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糖尿病基础水平和文化背景区别对待,但一般应重点抓好下列几项教育宣传工作:

  1. 饮食治疗上,要让患者掌握食量增减的方法与原则,在离开医院后能自己根据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热量摄入及其成分配比;
  2. 要让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的技巧、部位变换以及低血糖的防治方法;
  3. 使用口服降糖药者,能自己适当调整用量,或能顺从医师的意愿接受胰岛素治疗;
  4. 不乱寻医问药,以最低的费用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我国当前的条件下,通过糖尿病教育科普的宣传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教育宣传途径。这主要适合于广大农村及基层单位的患者。县以上医院均应该开展定期的专门的糖尿病教育业务。在强化住院患者教育的同时,争取将教育工作普及到所有的门诊患者,并取得实效。

糖尿病教育解除心理压力

患者在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时,心理行为表现多种多样。有些患者对本病认识不够,忽视其严重慢性并发症致残致死的后果,因而不限制饮食,生活上无节制,不监测血糖和尿糖,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后悔莫及。与之相反,有的患者十分畏惧糖尿病,对治疗丧失信心,不积极配合治疗。医生应掌握患者的这些心理状态,及时解释说明,同时让患者明白糖尿病的可防性和可治性,解除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让患者避免心理紧张及精神刺激;要让患者和家属都认识到:只要很好地控制血糖,可以与正常人同样地生活和工作,生活质量可完全得到保障。

糖尿病教育应达到预期效果

饮食和运动

向患者介绍饮食及运动的重要性,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如误认为饮食控制会造成营养不良,或有些患者害怕血糖过高,不敢进食的现象,指导患者正确的膳食搭配,既保证血糖的控制,又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在饮食方面,要灵活掌握膳食种类的选择,进餐要定时定量,病情变化时,要及时更改膳食量。饮食治疗不要强调用公式呆板计算,在掌握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应由营养师具体指导热量调整和膳食配制方法。体力活动要适度,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根据病情调整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患者的运动量和锻炼方法必须与自己的工作和娱乐结合考虑,以选择最适合于个体的方法和运动量,达到保持标准体重,增进心身健康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为目的。运动和锻炼要坚持始终,力所能及。患有较重心脑血管病、神经病、糖尿病足和视力障碍等严重的并发症和各种急性并发症者为体力运动的禁忌证。轻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行之有效的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控制,无须服用药物。

自我监测与自我保健

糖尿病患者经治疗后,临床上的“三多一少”症状很容易控制,有些T2DM患者甚至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增高。因此血、尿糖监测是观察糖尿病病情很重要的手段,同时应定期检查眼底、血压、心电图和尿清蛋白等,了解有无并发症的发生。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1项重要的检测内容。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简称血糖仪)是自我血糖监测的必备工具。目前,市场上血糖仪的型号至少有20多种。尽管各种血糖仪的生产厂家不同以及型号不同,但大都有以下特点:检测毛细血管血、检测原理相似、采用试纸条检测、电源以干电池为主、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仪器校准程序简单以及检测结果受很多因素影响。

自我血糖监测的有效性取决于血糖仪的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检测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程度;精确性是指检测的可重复性。一般在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和步骤的情况下,血糖仪的准确性和精确性都能达到标准(一般指变异系数2%~5%)。但如果存在以下几种情况,血糖仪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将受到影响:①操作不当:血糖仪检测结果变异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使用者的操作不当,如血滴的大小、血滴在试纸条上的位置以及测定过程不符合要求等;②血细胞比容: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会影响血糖仪的检测结果。贫血使自我血糖检测结果比实际值高;红细胞增多症则使其测出的值比实际值低。通常血细胞比容每改变10%,对不同的血糖仪测定值可产生4%~30%的影响;③试纸条问题:试纸条超过保质期或保存不当也会影响检测结果。此外,患者的情绪、环境温度和湿度、低血压、缺氧症以及血中甘油三酯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血糖仪的检测结果。

鉴于目前市场上的血糖仪型号多种多样,其检测结果之间变异较大,所以只能用于血糖监测,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为使不同的血糖仪甚至同一型号的血糖仪之间的测定值具有可比性,国际临床化学联盟(IFCC)专家组最近提出:血糖仪的测定结果应统一以血浆葡萄糖浓度表示。美国的国家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今年发布新的血糖仪应用准则也提出:血糖仪测定值>4.2mmol/L时,与医院检验部门之间的差异应<20%;若血糖测定值≤4.2mmol/L时,其差异应<0.83mmol/L。美国临床生化学会(NACB)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患者必须定期将血糖监测结果和医院检验部门血糖结果作对照,以评价其检测值的准确性。在与实验室血糖结果作对照时应注意:做糖耐量或测餐后血糖时,血糖仪测得的血糖,明显高于医院实验室生化仪测的血糖值(平均高1.7mmol/L),但空腹时两者无明显差异(仅0.1mmol/L)。

药物教育

很多患者对用胰岛素治疗有恐惧心理,有些患者甚至错误地认为“用胰岛素治疗后会产生依赖性”。应让患者懂得,若T2DM经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无效再不换用胰岛素治疗,等于是浪费钱财和生命,因为高血糖本身又可加重胰岛损害,加速病情发展,使并发症发生早而迅速。患者及其家属需掌握低血糖的早期识别和基本处理方法。低血糖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均必然要经历低血糖症。轻者易被发现,重症时往往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因此,糖尿病的教育必须包括低血糖防治方面的内容,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早期识别和处理的方法,并尽量降低其发生率。

目前,糖尿病患者缺乏相应的必要的知识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俄罗斯,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缺乏基本的糖尿病知识。社会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也很低。美国只有6%的市民了解糖尿病,而英国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糖尿病有哪些症状。通过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的控制和管理具有明显的正面效果。唐炜立等对115例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糖代谢控制不良、无严重并发症和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T2DM患者进行教育,结果发现教育组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HbA1c均较对照组降低。入组6个月时,教育组的二甲双胍日用量较入组时减少。相反,对照组却有增加的趋势。患者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可避免许多对糖尿病的不利因素,进而减少和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测,50%~80%的各种糖尿病并发症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进行预防的。Assal观察到,糖尿病教育可显著减少患者的截肢率。DCCT的研究结果表明包括患者教育在内的强化治疗,可延缓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对T2DM患者必须注重一般的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如单纯饮食治疗无效,应加用口服降糖药物,必要时可用各种降低血糖的口服药物(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联合治疗,如仍无效,应果断改用胰岛素治疗。对T2DM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在一种口服药用至最大剂量后如无效再加用其他降糖药,但由于长期血糖得不到良好的控制,高血糖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因此主张结合T2DM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几种不同作用途径的口服降糖药早期联合或(和)加用胰岛素治疗。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