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thiazolidinedione,TZD)又称格列酮,是一类作用于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的药物。这类药物有曲格列酮(已因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而撤离市场)、罗格列酮(已经退市)、吡格列酮、恩格列酮和法格列酮。在一线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上,仍存在不同的观点,主张使用TZD者认为,该药可减轻胰岛素抵抗,且不引起低血糖,似乎还有保护β细胞作用;主张使用磺脲类药物者认为,TZD可增加体重,对血脂和心血管有不利影响,而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果与安全性更好些。

TZD选择性激活PPARγ而解除胰岛素抵抗

TZD是PPARγ受体的配体。现知PPARγ有两种异构体——PPARγ1和PPARγ2,后者见于脂肪组织,在N端有额外30个氨基酸,具有降脂作用,而PPARγ1受体分布于心肌、骨骼肌、肠、胰、肾和脾(免疫相关细胞)。PPARγ受体激动剂具有下列作用。

调节能量代谢

在脂肪细胞中,PPARγ激动剂可使能量平衡的多种基因表达,参与脂质摄取、贮存和代谢过程,例如脂蛋白脂酶表达增加,脂酸转运蛋白CD36和FATP-1表达增加;三酰甘油合成的基因如Ap2、PEPCK和酰基CoA合成酶活性增加;还有解耦联蛋白1、2、3在线粒体表达增加;并有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上调;使皮质素转变为皮质醇的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活性受抑制。在骨骼肌细胞,PPARγ激动剂可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DK-4)的表达,解除PDK-4对丙酮酸脱氢酸(PDH)复合体的灭活作用,PDH活化可使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而进入三羧酸循环这一氧化代谢途径,从而使能量代谢转为正常。PPARγ活化可抑制其丝裂原作用,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和迁移;刺激GLUT4的表达,降低血糖浓度;调节脂肪细胞因子,如降低瘦素、增加脂联素、降低抵抗素和削弱肌细胞胰岛素抵抗;通过增加AMPK、增加葡萄糖转运、促进磷酸化并灭活乙酰CoA羧化酶、降低丙二酰CoA浓度、增强肉碱棕榈酸转移酶1(CPT-1)活性和促进线粒体脂肪酸氧化等,从而加强葡萄糖在肌细胞内的利用和产生ATP能量。

解除胰岛素抵抗

可使中央脂肪(肝和肌肉)转向周围脂肪组织,解除肝和肌细胞的IR,使前脂肪细胞分化为对胰岛素敏感的小脂肪细胞,并使富含脂肪的成熟脂肪细胞凋亡。

其他作用

除上述作用外,TZD可能:①PPARγ激动剂具有调节多种蛋白质的作用,从而影响机体生长和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是其关键作用,此外,还保护血管、抑制炎症、降低血凝和促进纤溶状态;②在血管内皮细胞,PPARγ活化可促进内皮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上调,一氧化氮产生增加和扩张局部血管;同时它可用于抑制NF-κB,减少血管炎症的介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利;③在胰岛β细胞具有一定分泌功能的情况下,具有降糖效应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④此外,还有纠正血脂谱、改善高血压、降低微量清蛋白尿和减轻炎症反应等。

TZD治疗肥胖T2DM和胰岛素抵抗

TZD口服后迅速由胃肠吸收,吡格列酮2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饮食不影响其吸收,但可使峰值延迟3~4小时,药物达到稳态浓度需要7天。与血浆蛋白结合超过99%,主要与清蛋白结合。吡格列酮则经羟化和氧化而代谢降解,主要经CYP2C8和CYP3A4代谢,其代谢产物羟化衍生物和酮基衍生物仍具有药理活性。稳态时,吡格列酮的血浆半衰期为3~7小时,代谢产物半衰期为16~24小时。

适应证

  1. 单独或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对肥胖的T2DM患者和严重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效果较好;对体内胰岛素分泌量极少的患者往往原发治疗无效,大约占20%~30%;
  2. 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可减少T1DM和需用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的胰岛素剂量;
  3. 治疗IGT,预防其向糖尿病进展;
  4. 非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状态,如肥胖、高血压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5. 代谢综合征

用法与用量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文迪雅)因为其潜在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已在欧洲撤市。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瑞酮、艾丁和卡司平):每片15mg,每天15~30mg(不宜超过45mg),1日1次口服即可发挥最佳疗效,且与进食无关。

临床疗效

吡格列酮单独应用每日15~45mg,持续用药26周,可使HbA1c降低1.0%~1.6%,FPG降低2.2~3.6mmol/ L;疗效从第2周开始出现,而第10~14周时疗效最显著;在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新患者中疗效尤为突出,FPG降低4.4mmol/L,HbA1c降低2.55%;每日应用30mg,持续26周,可使FPG降低3.2mmol/L,HbA1c降低1.37%,C肽降低(0.076±0.022)mmol/L,胰岛素降低(11.88±4.70)pmol/ L,HOMA-IR降低(12.4±7.46)%,HOMA-β细胞功能增加(47.4±11.58)%。吡格列酮降糖和降HbA1c的效果也与剂量呈正相关。一般认为IR越明显的糖尿病患者疗效越好。TRIPOD研究显示TZDs能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降低56%,而且与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不同,停药后仍然有效,能改变T2DM的自然病程或者说对T2DM的自然病程有修饰作用。

联合用药

可与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胰岛素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合用,提高单用的降糖效应。

禁用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的情况

肝病/过敏/酮症酸中毒/心功能不全/妊娠/哺乳妇女/18岁以下者禁用TZD。

禁忌证

该类药物的主要禁忌证是:①不能单独应用治疗T1DM;②在肝脏代谢,主要从胆汁排出,肝病者慎用;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者(高出正常上限的2.5倍,应停药);③对本品及其辅助成分过敏者禁用;④不能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治疗;⑤轻度心功能不全者慎用,心功能3、4级者禁用;⑥妊娠和哺乳的妇女以及18岁以下患者。

不良反应

主要有:①TZD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呼吸道感染和头痛;②TZD最严重的副作用是程度不等的肝功能异常,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③单独用本药时,不发生低血糖反应,而与其他降糖药合用时则可能发生,需密切观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④由于增加血容量达6%~7%,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合用时,可发生轻度或中度水肿(4.8%~15.3%)、贫血和红细胞减少等症状;⑤体重增加:用TZD后,体重增加。原因为PPARγ激活后,刺激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体脂增加;⑥TZD尚可引起乏力、鼻窦炎和腹泻。

注意事项

格列酮类与通过CYP3A4代谢降解的药物合用有使药物增强或减弱的可能,应引起足够的注意。尽管格列酮类大量临床应用后,未见其对肝脏有严重的毒副作用,但应按规定观察肝酶的变化,发现血清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高限2.5倍时应停用。各种TZD大剂量使用都可引起血容量增高,心脏负荷增加,因此,有心功能不全者应按程度慎用或禁用。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