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也包括其他类型骨质疏松)患者未经积极预防和治疗,其临床转归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风险因素→低骨量→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后,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可在数月至2年内死于慢性衰竭或心肺功能不全。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的致残致死率也很高,5年存活率约2/3,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

慢性腰背疼痛与乏力是常见症状

轻者无任何不适。较重者有“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诉说,以腰痛最突出,约67%为局限性腰背疼痛,9%为腰背痛伴四肢放射痛,10%为条状疼痛,4%有四肢麻木。由于负重能力减弱,活动后导致肌肉劳损和肌痉挛,使疼痛加重。骨痛常于劳累或活动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或不能负重,但是在没有并发骨折前,疼痛的程度一般不严重,而剧烈疼痛往往提示已经发生脆性骨折。单纯肌肉疼痛常见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者。

身材变矮与骨畸形是常见并发症

脆性骨折(fragile fracture)是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常于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一般发生1次脆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椎体压缩性骨折

常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单发或多发,有或无诱因;最常见于胸腰交界处(如胸11~12至腰1~3的椎体)椎体骨折的数量与骨密度相关,骨矿物质丢失越多,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越高。椎体骨折率随着年龄而增高,但增加的速度不如髋部骨折。椎体骨折后,身材变矮,上部量(头颅至耻骨联合上缘)小于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严重者出现脊柱前屈和驼背(kyphosis),部分出现脊柱后侧凸或胸廓畸形,可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发绀,肺活量、肺最大换气量下降,极易并发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胸廓严重畸形使心排血量下降。

非压缩性椎体疼痛(non-compression vertebral pain,NCVP)患者的椎体形态正常,疼痛的原因主要是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所致,一般在MRI上有特殊表现,严重者需要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减轻疼痛。

驼背畸形

驼背畸形(gibbous deformity)往往提示胸椎压缩性骨折,但需与年龄相关性体位性胸椎过度后凸(agerelated postural hyperkyphosis;Dowager峰,Dowager’s hump)鉴别,驼背畸形是由于胸椎过度前屈所致,不一定都是胸椎骨折所致,引起此种畸形的其他原因有脊柱感染、椎间盘病变、肌肉疾病等。胸椎过度后凸影响呼吸功能,增加跌倒和骨折风险。

胸椎骨折引起的驼背畸形与年龄相关性体位性胸椎过度后凸鉴别的方法是确定成人胸椎后凸角的大小。成人胸椎后凸角(kyphosis angle)>40°(正常儿童至40岁者20°~29°);40岁后,胸椎后凸角随年龄而加大(女性快于男性),由平均43°(55~60岁)增至52°(76~80岁)。年龄相关性体位性胸椎过度后凸的发病率约20%(男性)~40%(女性)。

侧位胸片既可测量胸椎后凸角(Cobb’s angle of kyphosis),又可用于胸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通过第3胸椎(T3)运动终板上缘分别作出a线和a线的垂直线b线;通过第12胸椎(T12)运动终板下缘作出c线和c线的垂直线d线;两条垂直线的交叉角即为胸椎后凸角。用人体骨标测量时,在第7颈椎棘突至腰5至骶1间隙作一直线,将软尺的上端置于第7颈椎棘突处,下端置于腰椎,标记后用塑形软尺在描图纸上测出胸椎和腰椎至直线的距离、胸部宽度(thoracic width,TW)和胸部长度(thoracic length,TL);胸椎后凸指数(kyphosis index,KI)=(TW/TL)×100和胸椎后凸角。同样,根据腰部宽度(lumbar width,LW)和腰部长度(lumbar length,LL)亦可测出腰椎前凸角。

髋部骨折

通常于摔倒或挤压后发生,骨折部位多在股骨颈部(股骨颈骨折)。髋部骨折的特点是:

  1. 骨折后1年内的死亡率高:一般达50%,幸存者伴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丧失;长期卧床加重骨质丢失,常因并发感染、心血管病或慢性衰竭而死亡。
  2. 骨坏死率及不愈合率高:股骨颈囊内骨折由于解剖原因,骨折部位承受的扭转及剪切应力大,影响骨折复位的稳定性,不愈合率高;骨折后股骨头因缺血易造成骨坏死。
  3. 致畸致残率高:髋部转子间骨折常留有髋内翻、下肢外旋、缩短等畸形,影响下肢功能。
  4. 康复缓慢:高龄患者体能恢复差,对康复和护理有较高要求。

其他部位骨折

跟骨、胫腓骨、桡骨、尺骨、肱骨、胸骨、骨盆和肋骨亦可发生骨折。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