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发生骨折,生存质量急剧下降,可致残或致死,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同时具有更高的卫生经济学意义。骨质疏松的初级预防对象是未发生骨折但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或已有骨量减少者。预防的目的是避免发生第一次骨折。骨质疏松的二级预防和治疗是针对已有骨质疏松或已发生过骨折者,其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是避免再次骨折。

“基础措施”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但“基础措施”不是骨质疏松预防及治疗的“全部”或“唯一”。“基础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骨健康补充剂(钙剂和VD)应用、对症治疗和预防跌倒等。

调整生活方式

主要有:①进食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②增加适当的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和康复锻炼;③避免嗜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④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补充钙剂

不论何种骨质疏松均应补充适量钙剂,补充钙剂对PMOP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尤为重要。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是获得理想骨峰值,维护骨骼健康的适宜剂量,如果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可选用钙剂补充,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mg,故每日补充500~600mg的元素钙可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中国人的饮食钙偏低,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时钙剂应作为基础药物,并应同时给予VD,促进钙吸收。

生理状态补钙

生理状态补钙时应注意针对不同的年龄和生理状态,使达AI(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数值。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应用AI,AI是通过观察健康人群中的需要量,也是足以满足目标人群健康的需要。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建议的每日摄入量)。获得RNI要测定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以满足群体中半数个体的需要,EAR+2SD=RNI,即可使群体中97%~98%个体满足需要。由于钙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中无准确的EAR,故未能计算出RNI。各种DRIs均与特定年龄组及生理状态相关联。

口服钙剂

口服钙剂的种类很多,其在胃肠道的吸收与其化学结构有一定关系。应了解每片钙剂含钙元素量,各种钙盐由于阴离子(盐基)分子量差异,含钙量高低不同(下表)。例如,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每片0.5g,由于葡萄糖酸的分子量大,乳酸的分子量小,故葡萄糖酸钙含钙仅9%,即0.5g葡萄糖酸钙含钙元素45mg。乳酸钙含钙18%,即0.5g乳酸钙含钙元素90mg。中国成人膳食含钙量约400mg/d,如要达到RNI,则每日要补给钙元素400mg,相当于0.5g的葡萄糖酸钙9片,或0.5g乳酸钙4.4片。同理,由于碳酸钙含钙40%,0.5g的碳酸钙只需2片(钙元素400mg)。有些制剂的含钙量少而药价高,不宜使用。

几种钙剂特性的比较

几种钙剂特性的比较

一、无机钙剂

以碳酸钙(CaCO3)为代表,其化学结构简单,含钙量最高(40%)。在酸性情况下可溶解,产生离子钙、二氧化碳和水,并以Ca2+形式被吸收。胃酸分泌正常者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肠液呈酸性,Ca2+游离,易于吸收。空肠中段以下肠液呈碱性,Ca2+又形成Ca(OH)2和CaCl2,难以吸收,胃酸缺乏者的吸收更差。

二、非氨基酸有机钙剂

一般分为3类:①碳水化合物有机钙剂:如葡萄糖酸钙、乳酸钙。这些钙剂的溶解度高,可以离子钙形式被吸收。葡萄糖酸钙含钙8.2%,乳酸钙含钙13%。枸橼酸钙的水溶度高,与钙呈螯合状态,含钙21.2%。因是可弥散性钙化合物,可作为枸橼酸钙吸收。②生物钙:如蚝贝钙、珊瑚钙等,溶解度低。③高温处理生物钙:高温处理(1000℃)后形成氧化钙和氢氧化钙,此类制剂可含微量铅、镉、砷等。

三、含氨基酸钙剂

一般分为2种:①无机钙与氨基酸混合物:与水解蛋白或氨基酸混合。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组氨基酸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促进钙吸收。②氨基酸螯合钙:其化学结构为两个氨基酸与钙螯合成氨基酸螯合钙。因氨基酸螯合钙如同氨基酸一样可在整个小肠吸收,不会形成Ca(OH)2沉淀,吸收时不依赖于钙结合蛋白,维生素D缺乏时亦可被吸收。

钙吸收状况

碳酸钙、乳酸钙、醋酸钙及牛奶中的钙的吸收率31%~39%,一般市售钙剂的吸收率在30%以下。摄入钙较多或供给维生素D时,吸收率较高。

剂量与用法

  1. 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钙(calcium gluconate)的分子结构为C12H22CaO14或Ca[HOCH2(CHOH)4COO]2,含元素钙9.3%。每次口服0.5~2g,每日3次。
  2. 碳酸钙: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分子结构为CaCO3,含元素钙40%。碳酸钙片剂及其改良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钙制剂,同时补充VD能明显提高肠吸收率,而后者是决定钙剂生物可用性的关键因素。影响钙吸收和钙掺入骨组织的因素很多,临床上没有必要过分追求钙剂的某种理化特性。过多的蛋白质摄入可干扰钙的吸收和代谢,饮食中的Na增加100mmol/d可使尿钙升高0.5~1.5mmol/d。相反,氯化物对机体钙和骨钙的维持有某种保护作用。有些制剂含有可吸收性碱成分,加上食用牛奶及其他奶制品增多,增加了现代乳-碱综合征(modern-milk-alkali syndrome,MMS)的发生风险。MMS是一种与TMS类似又具特殊性的由碳酸钙引起的高钙血症综合征,多见于女性,特别多见于口服大剂量碳酸钙防治PMOP者。引起MMS的原因未完全阐明,可能主要与长期摄入大量碳酸钙(4~12g/d)有关。高钙血症时应该避免使用钙剂,超大剂量钙剂(>3.0g/d)可增加便秘、肾结石、异位钙化、血管钙化与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
  3. 戊酮酸钙:戊酮酸钙(果糖酸钙,calcium laevulinate),分子结构为C10H14CaO6或(CH3COCH2—CH2COO)2Ca,含元素钙25.7%。
  4. 乳酸钙:乳酸钙(calcium lactate)的结构为C6H10Ca6 或Ca[CH3CH(OH)COO]2。含钙18.4%。
  5. 甘油磷酸钙:甘油磷酸钙(calcium glycerophosphate)多用于病后恢复期,亦用于钙或磷缺乏症的补充。0.2~0.6g/次,1日3次,饭后服。
  6. 氨基酸螯合钙:含若干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钙。
  7. 枸橼酸钙:枸橼酸钙(calcium citrate)结构式C12H10Ca3O14,含元素钙24.1%,枸橼酸对于肾结石的形成有保护作用,适合于肾结石者,缺点是枸橼酸与铝螯合,增加铝的吸收。

补充维生素D

3种VD制剂的差别见下表。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血25-(OH)D<20ng/ml,可每周给予D2或D 5000U,共8周。然后,用以下3种方法之一进行维持治疗:①每2周给予D2 5000U;②每天给予D 1000~2000U;③阳光照射。3~6个月后复查,视情况停止或继续治疗。

三种VD制剂的差别

三种VD制剂的差别

骨质疏松合并VD不足/缺乏

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一般人群:补充VD2 400~800U/d,必要时可达到2000U/d,但不超过4000U/d;同时增加钙的摄入量或补充适量钙剂。如果患者存在VD吸收不良(如慢性腹泻、严重炎症性肠病、慢性胰腺炎等),应增加VD的补充量,如VD2 1250~5000U/d,或每月12 500~25 000U;必要时亦可肌肉注射给药。②儿童VD缺乏症:每天给予VD2 50 000U,共治疗28天,可使50%以上的儿童VD缺乏症[血清25-(OH)3低30ng/ml]得到纠正,但其中半数的血清25-(OH)3会逐渐下降;如果需要,可继续使用6~18个月,但必须定期监测血清25-(OH)3水平。③老年人是发生VD不足或缺乏的高危人群,而且与T2DM、心血管病、高血压、血脂谱异常、哮喘、感染、骨质疏松等均有关。全美第三次健康和营养调查资料显示,老年人的血清25-(OH)D明显低于正常,并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黑人人群的降低更为明显;与此同时,65岁时髋部BMD降至峰值骨量的50%。

单纯骨质疏松症

根据个体的病情和血清25-(OH)D水平确定用量:①成年人如缺乏阳光照射,每天摄入VD 5μg (200U)即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但预防PMOP和继发性甲旁亢则用量宜增加。给予足够的VD还有助于预防某些癌症、退行性关节病变、多发性硬化症和高血压。V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剂量800~1200U,需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普通VD的疗效不明,一般认为活性形式的1,25-(OH)2D或 1α-VD才有较明确的治疗作用。②当血清25-(OH)D降低时,亦宜首选普通VD制剂,使其水平迅速升至正常。而在血清25-(OH)D正常时,尤其是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宜首选1,25-(OH)2D。一般在补充适量钙剂同时(如为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或佝偻病,应先补给钙剂后数日)补充普通VD。③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等于或高于30ng/ml (75nmol/L)以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④水下作业者约需补充20~50μg(800~2000U/d)。⑤钙尔奇-D(Caltrate-D)和凯思立D(Calcichew D)均为近年来推出的VD-碳酸钙合剂,每日口服1~2片可满足钙的需要量,但作为骨质疏松治疗,VD含量不足,应该再额外补充。

维生素D补充治疗广泛用于髋部骨折的预防,但有关的RCT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荟萃分析文献报道的研究结果发现,其中7个RCT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胆钙化醇(cholecalciferol)或麦角钙化醇(ergocalciferol)未显示出对髋部骨折的预防效果(RR=1.13;95%CI 0.98~1.29,801病例),观察性研究中的VD用量<800U/d组与≥800U/d组亦无差异。17个病例对照研究(1903例)发现,治疗组的血清25(OH)D较对照组低33%,髋部骨折患者(905例)血清PTH水平与对照组亦无差异。因此,低剂量或高剂量的VD均不能预防髋部骨折的发生,但随机研究与观察研究的结果似乎有所不同,原因未明。PTH对髋部骨折没有明确影响。

应用VD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在慢性肾衰行透析治疗时尤甚),因此在VD的补充治疗中,应注意监测血钙的变化。VD过量的早期变化是尿钙明显增多,继而出现高钙血症,故应定期测定24小时尿钙和血钙。改造1,25-(OH)2D的侧链结构可保存或提高其对甲状旁腺的作用,降低其升高血钙和血磷的作用。22-氯化钙三醇(22-calcitriol,DCT)治疗继发性甲旁亢的疗效明显优于骨化三醇(钙三醇)。

对症治疗减轻症状

有疼痛者给予适量非甾体类镇痛剂,如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片,每次0.3~0.6g,每日不超过3次;或吲哚美辛(消炎痛),每次25mg,每日3次;或桂美辛(吲哚拉辛)每次150mg,3次/天。塞来昔布(celecoxib,Celebrex,西乐葆)可特异性抑制COX-2,阻止炎性前列腺素类物质生成,对炎症性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疼痛有止痛作用,每次100~200mg,每日1~2次。顽固性疼痛时,可考虑短期应用降钙素制剂。如依降钙素(elcatonin,益钙宁;elcitonin)20U,每周肌注1次,连用3~4周。

老年人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常导致营养不良,补给足够蛋白质有助于骨骼健康。

避免跌倒是防治的重要方面

跌倒的危险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①光线暗;②路障;③地毯松动;④卫生间缺乏扶手;⑤路面滑。

引起跌倒的体质因素

如:①高龄(尤其是高龄女性);②心肺功能不全(如心律失常);③视力下降;④尿失禁与夜尿过多;⑤以往跌倒史;⑥直立性低血压;⑦行动障碍与平衡功能障碍;⑧久坐、缺乏运动、营养不良、抑郁、认知疾患、焦急、冲动和VD不足者;⑨药物(如睡眠药、抗惊厥药、精神药物等)。

神经肌肉因素

主要有:①平衡功能差;②肌肉无力;③驼背;④感觉迟钝;⑤跌倒恐惧症。

运动促进骨骼健康

运动是保证骨骼健康的有效措施之一,不同时期的运动对骨骼的作用不同,儿童期运动能促进生长发育,有利于增加骨量;较年轻成人时期运动能保存骨量,促进骨形成;老年期运动能保存骨量,减少骨丢失。因此,针对骨质疏松症制定的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方案已被大力推广。运动可以从两个方面预防脆性骨折:提高骨密度和预防跌倒。

由于个体的生理状态和运动功能的差异,选择适合个体的运动方式。每一个个体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应进行生理状态和生活能力(如营养、脏器功能、独立运动能力、生活质量等)评估。提倡负重运动和抗阻运动。目前针对骨质疏松的运动的频率和强度还未达成共识,建议高强度-低重复的运动可以提高骨量,每周负重运动4~5次,每周抗阻运动2~3次。强度以运动后肌肉酸胀和疲乏,休息后次日感觉消失为宜。四肢瘫、截瘫和偏瘫患者应增加未瘫痪肢体的抗阻运动及负重站立和功能性电刺激。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