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标准同原发性骨质疏松。对于尚未获得峰值骨量的儿童和青少年,要注重骨生物质量检查。本病是成年以后发生PMOP或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高危对象,反复出现骨折和骨畸形者要注意排除成骨不全可能。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家族发病特点,一般于遗传因素的关系密切,其中由于单基因变异所致的低骨量/骨质疏松主要见于家族性低骨量/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假神经胶质瘤综合征、芳香化酶缺陷症和雌激素受体缺陷症等(下表1),但均属少见;与BMD密切关联的基因和基因组位点(表2)研究与诊断十分困难。

表1:单基因变异所致的骨量异常

表1:单基因变异所致的骨量异常
表1:单基因变异所致的骨量异常

注:骨质疏松-假神经胶质瘤综合征(osteoporosis pseudoglioma syndrome);LRP: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与BMD密切关联的基因和基因组位点

与BMD密切关联的基因和基因组位点

注: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全基因组连锁研究;+代表有作用;-代表无作用或作用未明。

常见的继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主要有: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致骨质疏松性药物(如抗惊厥药物、免疫抑制剂等);②青少年甲亢;③高泌乳素血症和泌乳素瘤;④糖尿病(1型为主);⑤其他内分泌性疾病,如生长激素缺乏或生长激素抵抗性矮小症、青春期发育延迟、Turner综合征、月经过少或闭经、神经性厌食等;⑥全身性疾病,如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病、营养不良症、吸收障碍性疾病、慢性感染、慢性肝病、慢性肾炎、囊性纤维化、急慢性白血病等。

成骨不全

成骨不全(OI)是一种以胶原异常为主的遗传性疾病,突出的临床表现为骨痛和骨折。特发性青少年低骨量/骨质疏松症与成骨不全的鉴别见下表1,与其他常见疾病的鉴别见下表2。

表1:特发性青少年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症与成骨不全的鉴别

表1:特发性青少年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症与成骨不全的鉴别
表1:特发性青少年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症与成骨不全的鉴别

下表2:青少年骨质疏松的鉴别诊断(常见疾病)

下表2:青少年骨质疏松的鉴别诊断(常见疾病)

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

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多见于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女性,常伴有明显的全身性BMD降低(20%~40%)和血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升高。发生低骨量/骨质疏松的原因未明,可能与下丘脑褪黑素(melatonin)缺乏、钙摄入不足和骨代谢转换率增高有关。研究发现,褪黑素是一种吲哚胺物质,由松果腺、下丘脑、视网膜、胃肠和骨髓分泌,其对骨骼的作用是:①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与活性;②增加成骨细胞的OPG表达,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③清除破骨细胞产生的自由基,降低骨溶解水平。实验证明,缺乏褪黑素的动物引起脊柱侧弯和骨丢失,而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的血清褪黑素明显降低;同样,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也有类似特点。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的BMD明显降低预示其预后不良。

特发性青少年关节炎

约1/4的特发性青少年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患者伴有BMD下降,其特点是骨形成和骨吸收均降低。并发髋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bone marrow edema)时,应注意与其他骨关节疾病鉴别,如一过性关节炎(transient osteoporosis)、缺血性骨坏死(avascular necrosis)、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结核性关节炎(tuberculous arthritis)、化脓性关节炎(septic arthritis)、骨髓炎(osteomyelitis)、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其他代谢性骨病

排除隐匿型原发性甲旁亢、非典型性成骨不全、佝偻病/骨质软化症、长期使用避孕药(2年以上)和Cushing综合征之可能。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