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萌出、反复产生冠周炎

冠周炎亦称冠周感染,为阻生牙或正位牙在萌出过程中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慢性冠周炎或反复发作的急性冠周炎,常使冠周牙槽骨发生炎症性骨吸收,少数可向外扩散感染,继发周围或稍远处的软组织蜂窝织炎、间隙感染或骨髓炎并发症。

冠周炎可发生在任何萌出阶段的牙齿,但由于下颌智齿的特殊解剖关系,其最常发生冠周炎,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智齿萌出位置不够,萌出过程中牙冠可部分或全部为龈瓣覆盖,龈瓣与牙冠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盲袋与口腔相通,常有食物嵌塞在盲袋内。在口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盲袋内最容易使细菌滋生、繁殖,加之冠部牙龈常因咀嚼食物而损伤,形成溃疡。当全身抵抗力下降、局部细菌毒力增强时可引起冠周炎的急性发作。

智齿导致的冠周炎

冠周炎

智齿冠部露出较多时,盲袋口常较松弛使引流较通畅,所以感染不易扩散;而智齿冠部露出较少时则盲袋常紧闭而引流不畅,所以感染容易向周围扩散。前倾位或水平位阻生智齿牙冠远中面平滑,所以盲袋常闭锁,食物较难进入,较少发生急性冠周炎。

冠周炎分类方法多种,目前较常用的是分为慢性冠周炎和急性冠周炎。

慢性冠周炎——常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局部疼痛,检查冠周软组织有轻度红肿、压痛,亦可有溢脓,常无下颌下淋巴结的肿大。

急性冠周炎——有明显或较重的自发性疼痛,检查冠周软组织有明显红肿、压痛,常有溢脓或冠周脓肿形成。反复发作的急性冠周炎,可有龈瓣增生、咬痕。病情较重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颊部肿胀、吞咽疼痛、下颌下淋巴结肿胀、压痛。下颌阻生智齿冠周炎及其引起的间隙感染可导致张口受限的发生。一般认为是咀嚼肌中的颞肌、翼内肌受炎症侵犯而产生的反应性肌痉挛引起,咬肌与这种张口受限无关,当急性冠周炎感染扩散至咬肌间隙或翼下颌间隙时出现的张口受限则完全由该肌受犯引起。

局限型冠周炎因炎症局限于冠周,未侵犯咀嚼肌,张口度正常;扩散型冠周炎首先侵犯颞肌,因其侵犯范围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轻度张口受限;如果同时侵犯翼内肌则张口受限更明显;如果侵犯咽颊前间隙、翼下颌间隙或咽旁间隙,则出现更严重的张口受限。

 智齿导致的张口受限

张口受限

咬颊或摩擦颊黏膜

由于智齿的错位萌出,如颊向错位萌出,易致咬颊或摩擦颊黏膜。

 颊黏膜疣状白斑

颊黏膜疣状白斑

间隙感染

间隙感染指发生在颌骨周围的肌肉与肌肉之间、肌肉与颌骨之间,以及筋膜、皮下等处的疏松结缔组织之间的一种化脓性感染性炎症。颌面部有多个肌肉与筋膜,形成众多个间隔,所以各间隙感染是可以相互交通扩散的。下颌阻生智齿的感染性疾病会向四周组织扩散,形成颌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为智齿冠周炎。此外,下颌智齿根尖周炎及其邻牙的龋坏、牙髓炎及根尖周炎也易发展为颌周间隙感染。

 下颌阻生智齿冠周炎向周围扩散途径

下颌阻生智齿冠周炎向周围扩散途径

① 颊间隙;② 颊沟;③ 舌下间隙;④ 下颌下间隙;⑤ 咬肌间隙;⑥ 下颌骨;⑦ 翼下颌间隙;⑧ 咽旁间隙;⑨ 咽旁前间隙

  1. 颊间隙——智齿冠周炎的感染可从颊侧向外扩散,沿颊肌和咬肌之间向前,到达颊肌外侧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形成颊部感染。脓肿破溃则常形成咬肌前下角皮肤脓瘘。
  2. 咬肌间隙——主要来自下颌智齿冠周炎,也可来自下颌智齿相关的根尖周炎、牙槽脓肿。感染由颊侧,沿下颌支前缘,向外和向后到达下颌支与咬肌之间,形成咬肌间隙感染。
  3. 颞浅间隙——脓液由咬肌间隙再向上,可通过颧弓内侧,到达颞肌的浅面,即为颞浅间隙感染。
  4. 翼下颌间隙——常因下颌智齿冠周炎及根尖周炎扩散所致。由智齿的舌侧向后扩散,到达翼内肌及下颌支内侧之间,即形成翼下颌间隙感染。
  5. 咽旁前间隙——多为牙源性,特别是下颌智齿冠周炎的感染扩散。下颌智齿的炎症向智齿的舌侧扩散,就直接形成咽旁前间隙感染。
  6. 舌下间隙——由智齿舌侧向前扩散,到达下颌舌骨肌与舌下黏膜之间,形成舌下间隙感染。
  7. 下颌下间隙——多见于下颌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等。由智齿舌侧向前下方扩散,经下颌舌骨肌后缘,向下进入颌下三角区,形成下颌下间隙感染。

   智齿引发颌周间隙感染    智齿引发颌周间隙感染

智齿引发颌周间隙感染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