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的特点,容易导致该病的进一步播散。此外,淋病患者可出现泌尿生殖系统炎症,使艾滋病病毒更易侵入机体,增加了淋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因此,针对淋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奄,追踪可能的传染源和被感染者,探究影响传播的因素,开展各类人群淋病患病率及危险行为监测和淋球菌耐药监测,对预防和控制淋病的进一步传播有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一、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淋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可追踪的性伴,及患淋球菌性眼炎新生儿的父母,与淋病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

调查内容和方法:发现病例后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外出史、高危行为史、安全套使用情况、本人性病史及诊疗情况、配偶及其父母(如儿童病例)性病史及诊疗情况等,并采集相关标本。

二、流行病学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淋病病例报告,对女性性工作者、男男性行为者、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等高危人群及孕产妇的淋病患病率及危险行为监测,及检测淋球菌临床分离株x,J.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通过监测,了解淋病患病情况、不同人群的淋球菌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情况,掌握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分布,为预防控制和有效治疗淋病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方法:包括病例报告、患病率及危险行为监测和淋球菌耐药监测等。

病例报告是提供性病诊疗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首次诊断的淋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及时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并由相关人员填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网络直报的淋病病例进行审核后的一种被动监测方式,这也是我国目前采取的主要监测方式。患病率及危险行为监测则是经过一定设计并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开展的针对淋病预防控制的主动监测方式。

预防对策与措施

由于人体对淋病无有效的自然免疫力,某些人群的再感染率较高,因此,淋病具有高期间发病率、低时点患病率的特点,其报告例数与患病人数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多数淋病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因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而不及时就医,不仅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而且是重要的传染源。由于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我国已出现了耐药淋球菌菌株,从而增加了淋病治疗的难度。因此,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道德素质、提倡洁身自爱、杜绝性滥,倡导安全性行为,早期发现患者并给予合理治疗、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加强疫情监测及开展专题调查,预防新生儿淋球菌性眼炎等方面。

加强宣传教育:目前尚无针对淋球菌的有效疫苗,不能通过预防接种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需通过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等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提倡洁身自爱,杜绝性滥,是防制包括淋病在内的性传播疾病的根本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提倡性行为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尤其是在发生婚外性行为或商业性行为时,坚持每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一般不主张系统使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措施,以避免发生耐药菌株及对抗生素过敏等问题。

加强病例管理:加强病例管理属于=级预防的范畴。动员患者或感染者、疑似患者前往正规性病诊疗机构就医,早期发现患者并给予合理、规范化治疗,并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及进行性接触者的追踪等。同时要加强对病例的管理,包括对患者的衣物、毛巾、浴巾、床单被褥等进行煮沸消毒,对患者使用过的浴盆、便池等采用消毒剂消毒,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不要互相共用衣物、毛巾、浴巾、床单、被褥、浴盆、便池等,以免造成淋球菌家庭内传播。

加强淋病监测、开展专题调查:我国的性病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病例报告和哨点监测,其发病率资料受当地防治规划活动的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需加强性病监测系统报病的管理,提高疫情监测质量,及时掌握淋病流行规律。与此同时,还应开展专题调查以补充监测资料的不足。

预防新生儿淋球菌性眼炎:在淋病高发地区,孕妇应于产前常规筛查淋球菌,最好在妊娠早、中、晚期各进行一次宫颈分泌物涂片镜检或淋球菌培养,以便早期诊断并彻底治疗。此外,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小时内用0.5%红霉素眼膏或1%硝酸银溶液滴眼一次,以预防新生儿淋球菌性眼炎。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