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内分泌病理检查

  • 首页
  • 内分泌学
  • 诊断与检查
  • 内分泌病理检查
    • 内分泌组织学与细胞学:一般激素/弥散性神经分泌细胞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特点是:腺细胞排列成索状、网状、团状或滤泡状,无排泌的导管,但毛细血管丰富。一般认为,分泌含氮激素的细胞起源于外胚层或内胚层;分泌类固醇类激素的细胞起源于

      1
    •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是在组织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成为诊断病理的常用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是利用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以已知的特异性抗体与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相应抗原进

      2
    • 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

      免疫组化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将抗原-抗体结合、受体-配体结合、激素-激素结合蛋白结合、DNA(RNA)单链-配对链结合等的结合原理应用于病理学诊断,迅速拓展了免疫组织化学的领域

      3
    • 病理学方法与其他诊断方法的联合应用

      现代许多病理学方法与其他诊断方法(如超声、CT、MRI、DAS、核素显像与核素定量等)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效率。分子病理方法和PCR技术联合应用免疫PCR技术是一种集免疫标记和

      4
    • 腺垂体病理:正常腺垂体细胞学

      垂体位于蝶鞍垂体窝内,体积0.5cm×1.0cm×1.0cm,重0.5g,表面均被硬脑膜包绕。垂体腺由前叶(腺垂体)、后叶(神经垂体)和中间部组成。腺垂体占垂体腺的80%,由远侧部、中间部

      5
    • 垂体肿瘤

      巨垂体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25%,其中,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s)来源于腺垂体细胞,为蝶鞍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垂体腺瘤是一组常发生于成人的肿瘤,手术切除的腺瘤绝大多数为功

      6
    • 甲状腺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

      甲状腺滤泡为甲状腺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滤泡大小不等,直径0.1~0.5mm,平均0.2mm,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由单层滤泡上皮细胞围绕而成,滤泡腔内含有胶质(colloid),滤泡上皮细胞为立

      7
    • 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结节

      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复杂。组织学上可分为两种。鉴别弥漫实质性甲状腺肿和弥漫性胶性甲状腺肿弥漫性实质性甲状腺肿为甲状腺肿早期改变,又称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

      8
    • 异位甲状腺

      人类甲状腺发源于咽部内胚层,最初部位在舌的前2/3和后1/3的接合点,成人舌根部的盲孔就是其标记。开始为一正中突起,从胚胎第16 周始向下发展,最终到达颈前部。甲状腺组织残体可

      9
    • 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假结核性甲状腺炎和de Querain甲状腺炎。本病的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甲状腺呈局限性肿大,不对称,与周

      10
    •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瘤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C细胞或由非甲状腺转移而来依组织学发生和肿瘤的良恶性,WHO(1988年)将甲状腺肿瘤分为若干类。甲状腺肿瘤分类甲状腺肿瘤以乳头状腺癌(约70%)、滤泡

      11
    • 甲状腺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

      穿刺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FNAB)方便易行,诊断效率较高,准确性高达94%,而且特异性和灵敏性都很高,但危险性和副作用少,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手术和相关治疗

      12
    • 正常甲状旁腺病理

      甲状旁腺一般有上下两对,偶尔为3对或更多,位于甲状腺左右叶的后背面。成人甲状旁腺腺体直径0.3~0.6cm,成人每个重25~40mg,四个共重120~160mg。若单一腺体重量>60mg,或总重量>200mg,或外

      13
    • 甲状旁腺疾病病理

      有的增生组织周围可形成假包膜,易被误诊为多发性甲状旁腺腺癌。原因未明的甲状旁腺增生导致原发性甲旁亢,主要见于MEN患者或阳性MEN家族史者。约30%主细胞增生患者有家族性甲

      14
    • 先天性和后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病理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两类。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酶缺陷引起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21-羟化酶(失盐型)缺陷者的球状带变薄,而束

      15
     30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