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为什么中性粒细胞既可以保护机体亦会损伤机体?

    答:人类B细胞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并在骨髓内经原B细胞、前B细胞和未成熟B细胞共四个阶段分化为成熟B细胞,成熟B细胞将会随血液循环系统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非胸腺依赖区;当其

    1
  • 为什么中性粒细胞能够及时迁移至坏死组织或细菌入侵部位?

    答:中性粒细胞到达坏死组织或细菌入侵部位是通过趋化运动完成的。趋化运动是1884年由Pfeffer首先提出的,是中性粒细胞顺着趋化因子浓度移动的过程。当趋化因子被中性粒细胞表

    2
  • 为什么要检测浆膜腔积液中性粒细胞?

    答: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具有分叶形或杆状的核,胞质内含有大量的中性颗粒。这些颗粒多是溶酶体,内含髓过氧化物酶、溶菌酶、碱性磷

    3
  • 为什么尿中可检出中性粒细胞?

    答:正常尿液中,随着生理性泌尿道上皮细胞更新过程,以及运动、情绪等生理性刺激,可伴随有少量白细胞随尿液排出,一般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HP)白细胞为0~2个(男性),0~5个(女性)。如果泌尿生殖

    4
  • 为什么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和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形态不同?

    答: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和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两者有形态上的区别:前者是指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超过5叶,后者指成熟中性粒细胞胞体巨大、直径可达25μm以上,核分叶常为5~9叶

    5
  • 为什么中性粒细胞会出现May-Hegglin畸形?

    答:May-Hegglin畸形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良性畸形。其主要的形态特点为中性粒细胞胞质内终生含有无定形的淡蓝色包涵体,与严重感染、中毒时出现杜勒小体相似,但常较大而圆。也可

    6
  • 为什么中性粒细胞会出现Alder-Reilly畸形?

    答:Alder-Reilly畸形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不影响粒细胞功能,但常伴有骨或软骨畸形疾病。其主要的形态特点是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含巨大深染嗜天青颗粒(呈深红色或紫色包涵体),其颗粒特

    7
  • 为什么中性粒细胞会出现Chediak-Higashi畸形?

    答:Chediak-Higashi畸形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影响粒细胞功能,容易出现严重感染。其主要的形态特点是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含几个至数十个直径为2~5μm的包涵体,呈异常巨大的紫蓝色

    8
  • 为什么中性粒细胞会出现Pelger-Hüet畸形?

    答:Pelger-Hüet畸形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能力减退,成熟粒细胞胞核呈肾形或哑铃形(或者称为熊猫眼、眼镜形核)等。粒细胞从中性中幼粒阶段开始,胞核向内

    9
  • 为什么中性粒细胞中会出现杜勒小体?

    答:杜勒(Döhle)小体是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因毒性变化而在胞质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天蓝色或灰蓝色,直径0.1~2μm,最大可达5μm,单个或多个,常位于

    10
  • 为什么中性粒细胞中会出现中毒颗粒?

    答:在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中毒、恶性肿瘤等情况下,在瑞特染色血涂片上,可见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一、分布不均、深紫黑色或深紫褐色的中毒颗粒,可

    11
  • 为什么要观察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变化?

    答: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合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为核左移,常伴有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一系列细胞毒性变化,最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特别

    12
  • 为什么要观察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变化?

    答: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标志着细胞不同发育阶段,即从原始、早幼、中幼、晚幼、杆状核到分叶核粒细胞各阶段。正常时,外周血分叶核中性粒细胞以2~3叶为主,如分叶5叶及以上的中性粒

    13
  • 为什么要做中性粒细胞计数?

    答:外周血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最高,参考区间为40%~75%,绝对值为(1.8~6.3)×109 /L,其数值的增减常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或减低常与生理性和病理

    14
  • 中性粒细胞

    内富含溶酶体酶等杀菌物质,是血液中数量最多、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可随血流迅速动员至感染部位,在机体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15
  • 感染的预防:加速中性粒细胞恢复

    促进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恢复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临床最常用的是重组粒单系、粒系集落刺激因子(rhGM- CSF,rhG- CSF)。GMCSF,G- CSF用于中性粒细胞低于<0. 5×1

    16
  • 白细胞异常

    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低于2000/μl,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患者手术后感染的机会增加,若ANC<500/μl,将发生严重感染。唯一的例外是慢性特发

    17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一、定义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是一种罕见的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以外周血成熟中性粒细胞持续性增多,肝、脾

    18
  •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异常疾病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懒惰白细胞综合征(lazy leukocyte syndrome),又称中性粒细胞“麻痹”(neutrophil paralysis),目前认为其病因是基因的缺陷。1.病因: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

    19
  • 中性粒细胞质的异常的诊断及治疗

    诊断:由于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导致的反复感染,无特异性诊断意义,因此,中性粒细胞质的异常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诊断,目前已建立的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试验很多,但各有其优缺点,现列于

    20
 4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