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对随后的窦性频率的影响有两种情况:

  • 窦性频率先加速,后减速,形成双相涨落式变化,这种特征性的变化称为窦性心律震荡现象,见于正常人及心肌梗死后猝死的低危患者;
  • 窦性频率改变不明显或消失,见于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高危患者。

检测方法

震荡初始(TO):用室性早搏后的前2个窦性R-R间期的均值(用A表示)减去偶联间期前的2个窦性R-R间期的均值(用B表示),两者之差除以后者,即TO=(A-B)/B。

震荡斜率(TS):是定量分析室性早搏后是否存在窦性频率减速现象。先测算早搏后的前20个窦性R-R间期值,并以R-R间期值为纵坐标,以R-R间期的序号为横坐标,绘制R-R间期值的分布图,再用任意连续5个序号的R-R间期值计算并作出回归线,其中正向的最大斜率为TS的结果。TS值以每个R-R间期的ms变化值表示,当TS>2.5ms/R-R间期时,表明存在减速现象;当TS<2.5ms/R-R间期时,表明不存在减速现象。

发生机制

室性早搏的直接作用:早搏引起动脉内血压下降,代偿间歇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动脉血压将上升,这些变化将影响窦房结血液供应及对窦房结机械性牵张作用,影响窦房结自律性。

室性早搏的反射作用:通过压力感受器发生的压力反射是出现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最主要机制。

应用与评价

TO和TS指标对猝死高危患者预测作用稳定而可靠。

  • 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危险性:TO、TS均异常时,是猝死最敏感的预测指标,其阳性预测精确度达32%,同时阴性预测精确度达90%。
  • 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和猝死的危险性。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lcecg/tsjc/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