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 心率储备:机体极量运动时所能达到的最高心率与静息时最低心率之间的差值,称为心率储备。
  • 心脏变时性功能:正常窦房结在神经、体液等因素调节下,根据机体不同状况,在较大范围内改变心率的快慢以满足机体供血、代谢的需要,这种功能称为心脏变时性功能。
  • 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窦房结对运动或代谢等病理生理变化丧失了应有的正常心率反应,即心率增快未达到一定程度,称为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
  • 心脏变时性功能过度:指运动时出现心率增快的反应高于预测最大值,超过了机体代谢需要。

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最重要检测方法是平板运动试验,以次极量运动为主和逐步加大运动负荷的方案,除能作出定性判断外,还能进行定量分析;其次是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

心脏变时性功能分类

变时性功能正常者运动时心率变化曲线示意图

  • 心脏变时性功能正常(图1)。
  • 完全性变时性功能不全:运动时窦性频率不增加或最大心率明显低于预测值(图2)。
  • 与运动有关的变时性功能不全:

    与运动有关的变时性功能不全

    • 运动早期变时性功能不全型:指运动开始阶段心率增长明显低于正常,而运动后半段心率增长较快,可达到预测最大心率值,运动停止后心率下降与正常相似(图3);
    • 运动后期变时性功能不全型:指运动开始阶段,心率随着运动量增加而加快,进一步增加运动量时,心率不再继续增加;
    • 停止运动后心率速降型:指运动时变时性功能正常,但停止运动后,心率骤然下降,并在较短时间内降回运动前水平,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有关,易发生迷走神经性晕厥(图4)。
  • 变异型变时性功能不全:在运动中,心率的变化与运动量的大小无关,难以预测。

    变异型变时性功能不全心率变化曲线示意图

评定标准

最快心率达到最大预测心率百分比:最大预测心率计算方法为220-年龄(岁)。当最快心率达到最大预测心率的90%以上时,心脏变时性功能正常;当最快心率达到最大预测心率的75%~89%时,为轻度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当最快心率低于最大预测心率的75%时,为明显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当最快心率超过最大预测心率时,为心脏变时性功能过度。

变时性指数:变时性指数=心率储备/代谢储备。

  • 心率储备=(运动后心率-静息心率)/(最大预测心率—静息心率)
  • 代谢储备=(运动后代谢值-1)/(极量运动的代谢值-1)

变时性指数正常值为0.8~1.3,当变时性指数<0.8时,为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当变时性指数>1.3时,为心脏变时性功能过度。

变时性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

许多器质性心脏病可导致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如冠心病、病窦综合征、严重的左心功能不全等。

  • 冠心病:运动试验中无ST段压低而有变时性功能不全者,经冠状动脉造影,72%患者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运动试验中有ST段压低伴变时性功能不全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发生率高于仅有ST段压低者。提示运动试验中出现变时性功能不全是诊断冠心病一个独立而敏感的阳性指标,也是冠心病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发生风险及预后判断指标之一。
  • 心力衰竭: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变时性功能不全的特征是静息心率增加而最大心率减少,导致变时性指数降低。
  • 病窦综合征:变时性功能不全者多见,约占54%,表现为静息心率下降,运动时心率轻微增加,运动耐量差,运动停止后心率恢复呈速降型。
  •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引发变时性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或直接原因,尤其β是受体阻滞剂,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关系。
  • 指导选择合适的起搏器:变时性功能不全患者,选择具有频率应答功能起搏器,可使部分患者变时性功能不全情况得到逆转。
  • 变时性功能过度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脏变时性功能过度的患者常有不适宜性窦性心动过速,长期心动过速可引发心功能减退,出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产生严重的临床后果。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lcecg/tsjc/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