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分离是指发生在窦房交接区的—种少见的心电现象,有阻滞性窦房分离和干扰性窦房分离之分。前者即通常所说的三度窦房传导阻滞,本文着重讨论干扰性窦房分离。

基本概念:窦房分离是指窦性冲动与起源于心房或能逆传心房的房室交接区、心室异位起搏点的冲动在窦房交接区发生≥3次连续的绝对干扰现象。

发生机制:系窦性与房性冲动的频率相等或接近,或者能逆传心房的房室交接区、心室异位起搏点的频率略快于窦性,且异位冲动抢先激动心房并逆传至窦房交接区与窦性冲动发生连续的绝对干扰所致。

心电图特征

  • 有“纯”的窦性P波,即有明确的窦性P波;
  • 有“纯”的房性异位P'波或逆行P-波;
  • 在两个长的窦性P波或房性融合波间歇内至少出现3次P,波或P-波;
  • 窦性P波的频率与房性异位P'波的频率相等或接近,或者逆行P-波的频率略快于窦性,但PP间期与P'P'(P-P-)间期互差<0.09s;
  • 长PP间期与窦性基本周期呈倍数关系,至少呈4倍关系。

窦性心律、非阵发性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72次/min)、房性融合波、不完全性干扰性窦房分离、提示房窦逆传二度阻滞(心电图)

临床意义:干扰性窦房分离的本身是—种正常的生理性心电现象,其临床意义取决于上述两个起搏点的频率及基础心脏病的病因。若窦性频率持续<50次/min而出现下级起搏点被动发放,则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此时的房性逸搏或房室交接性逸搏具有避免心脏停跳的一种保护性代偿意义。

若窦性频率正常而下级起搏点主动性地发放冲动,其频率61~130次/min,两者竞争性地控制心房,则为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或非阵发性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洋地黄中毒、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低钾血症及心脏手术等。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lcecg/xlsc/dfl/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