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带现象指心脏超速起搏使原有的心动过速频率加速到起搏频率,并随着起搏停止或起搏频率减慢到原有心动过速频率以下时,心动过速的频率亦即恢复到原来的频率。

发生部位:心房扑动、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心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均可观察到拖带现象。

机制:心动过速折返环呈逆钟向激动,折返径路内存在可激动间隙。起搏脉冲在可激动间隙内打人折返环,并循折返径路向两侧传导。起搏激动沿着折返环顺钟向下传时与折返激动相遇,发生干扰而形成融合波,沿着逆钟向下传的起搏激动进入折返环的缓慢传导区,并继续下传形成一次新的折返激动,使心动过速发生一次节律重整。连续起搏时,心动过速被起搏脉冲连续重整,使原心动过速频率加速到起搏频率,形成拖带现象;一旦起搏停止,最后一次起搏脉冲仍将沿着折返环逆钟向激动,并继续形成折返,即恢复原有心动过速的频率。

诊断标准

  • 超速起搏时,心动过速频率加速到起搏频率;
  • 随着起搏停止,恢复原心动过速频率
  • 起搏周期与第1个回复周期间有特定的关系。

临床意义

  • 有助于确定心动过速是否由折返引起;
  • 明确拖带频率范围,以稍高于拖带频率进行起搏来终止心动过速,以期安全有效;
  • 能引发伴有融合波的显性拖带、不伴有融合波的隐匿性拖带的起搏刺激部位常是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的有效靶点。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lcecg/xlsc/xxzhz/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