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可由感染性(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过敏或变态反应、化学、物理或药物等因素引起心肌内局部性或弥漫性炎症性病变。以病毒性心肌炎多见,临床上诊断比较困难,需要心肌活检才能确诊。心电图检查对心肌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并能指导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心肌炎分型

临床上最常见的病毒性心肌炎可分为3型。

  • 急性心肌炎:以心肌炎症、损伤为主,无或仅有轻微纤维化;临床上短时间内发生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多在6个月内死亡或痊愈。
  • 亚急性心肌炎:有少量心肌损害灶,出现广泛的心肌纤维化和愈合性心肌损害灶;临床上可交替出现心功能代偿和心力衰竭,多伴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病程6个月至数年。
  • 慢性心肌炎:病程缓慢,达3~5年以上;临床上表现为心脏肥大、扩张,可遗留程度不等的心力衰竭症状及各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心电图表现

  • 窦性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若炎症累及窦房结,则可出现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表现为病窦综合征。
  • 传导阻滞:以一度、二度房窒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多见,大多数是可逆性的,约有30%患者迅速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心律失常:以房性、室性早搏及短阵性房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
  • QRS波幅低电压:约占12%。
  • Q-T间期延长:约占30%。
  • 非特异性ST-T改变。
  • 少数重症心肌炎患者可出现异常Q波、ST段呈损伤型抬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图形,预示心肌损害较严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诊断标准

急性上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后1~3周内新出现下列心电图改变:

  1. 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束支阻滞。
  2. 两个以上导联ST段呈缺血性压低>0.05~0.1mV或多个导联ST段异常抬高或有异常Q波。
  3. 频发多形性、多源性、成对早搏或并行性早搏,短阵性房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4. 两个以上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
  5. 频发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

具有1~3任何一项,即可考虑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具有4或5项,无明显病毒感染史者,要补充左心窒收缩功能减弱、病程早期有心肌酶谱增高这两个条件。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lcecg/yichang/houtian/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