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 V1、V2导联QRS波群呈rS型或QS型,V5、V6导联呈R型,R波平顶、挫折。
  • Ⅰ、aVL导联QRS波群可呈R型或rS型,Ⅱ、Ⅲ、aVF导联可呈rS型或R型、qR型,心电轴可正常、左偏或右偏。
  • QRS波群时间≥0.12s,多数达0.16s左右。
  • ST-T方向多数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呈继发性改变。
  • 若QRS波群时间≥0.12s,则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若QRS波群时间0.10~0.11s,则为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但较罕见。

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

临床意义

  • 绝大多数左束支传导阻滞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 常掩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易漏诊之。
  • 45岁以上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其猝死的发生率为无束支传导阻滞者的10倍。
  • 若同时伴有一度、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则预后多严重,应及时安装人工起搏器。

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 V1导联QRS波群多呈rS(s)R'型,ST段压低,T波倒置。
  • 其他导联QRS终末波宽钝、错折。
  • QRS波群时间≥0.10s,电轴正常。若QRS波群时间≥0.12s,则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若QRS波群时间0.10~0.11s,则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 部分患者V1导联QRS波群可出现以下变异:

    • 呈R型或M型;
    • 呈qR型,多见于合并前间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及重度右心室肥大时;
    • 呈rS型,而V2呈rS (s)R'型,见于右位心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
    • 呈rS或RS型,S波错折,加做V3R导联呈rS(S)R'或rS (s)r'型,见于逆钟向转位、隐匿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V1导联QRS波群呈rS(s)R'(r')型的常见原因

V1导联QRS波群呈rS(s)R'(r')型,时间≤0.11s,见于下列情况:

  • 正常变异:r'波系右心室流出道,尤其是室上嵴部位除极所致,r'<r波,当低一肋记录时,r'波可消失。Troudfit提出V1导联r波幅<0.8mV,r'波幅<0.6mV,r'/S<1,属正常变异。
  • 右心室肥大:常见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右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患者,与中度右心室肥大有关。R'(r')波及其他导联终末波无明显宽钝。
  •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r')波及其他导联终末波宽钝、错折。
  • 右心室肥大合并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波及其他导联终末波宽钝、错折,R'>1.0mV,伴电轴右偏,V5、V6导联R/S<1或出现肺型P波。
  • 急性右心室扩张:急性肺栓塞时导致右心室扩张,心电图一过性出现V1导联呈rS(S)R'(r')型,肢体导联呈SQ、肺型P波和T波倒置。
  • 后壁心肌梗死:多数V1导联QRS波群呈R型伴T波高耸,偶尔亦呈rS(s)r'型伴T波高耸。

临床意义

  • 传统的观点认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多无重要临床意义,现发现多数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有病因可寻的,往往是心脏疾病的早期表现。
  • 引起右束支传导阻滞最常见的病因有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lcecg/zcgb/qrs/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