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窦房结以外部位发生的刺激(异位刺激)而引起的高度心动过速,其特征为突然的阵发性发作,持续一段时间后又突然消失。

阵发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tachycardia)按异位刺激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和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可表现出多种形式,有的持续一段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有的连续发生3~10个期外收缩而停止(短阵型short run)、有的则表现为反复短时间发作而中间夹杂着窦性心律(repetitive型)。还有心房和心室分别受到不同的刺激而同时发生心动过速(二源性心动过速 double tachycardia)以及方向相反的QRS交替出现(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bidirection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等类型。

由于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快,患者会有心悸、胸部压迫感、胸痛等自觉症状。如果长时间持续发作,有时会发生心功能衰竭。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预后良好,有时也可见于健康人,但室性心动过速则是高度危险的心律失常之一。

从心房到房室交界区,其中的任何部位受到刺激而突然发生的心动过速,被称为心房性(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atrial tachycardia;PAT)和交界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AV junctional tachycardia)。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将两者区别开来,因而临床上常称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除外WPW综合征,多数病例在安静时显示为正常心电图。

发生的原因基本上是因折返(reentry)所致。

诊断标准

  1. 节律:整齐,固定
  2. 心率:160~250次/分(小儿可达到300次/分)。
  3. P波:与窦性心律时的P波形状不同。心率快时,P波会与QRS、T波重叠,一般难以判定(只有能够识别P波时,才有可能区分房性和交界性)。
  4. PR间期:0.12-0.20s。随心率而相对变化,匀齐。心率快时难以测定。
  5. QRS:正常。心率快时兴奋传导非常快,从房室结向下部的传导发生异常(室内差异传导),有时会出现QRS增宽、变形。此时难以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6. ST-T:基本与窦性心律的形状相同。心率过快或长时间持续发作时,引起心肌缺血,可以见到ST段下降、T波倒置。

鉴别诊断

  1. 室性心动过速:
    • P波以窦性心律的节律出现,与QRS无关系;
    • QRS增宽(≥0.12s)、变形;
  2. 窦性心动过速:
    • 非阵发性;
    • P波正常;
    • 心率在160次/分以下;
  3. 快速型房颤:
    • P波缺失;
    • 节律绝对不整;
    • f波存在;
  4. 快速型房扑:
    • P波缺失;
    • F波存在(特别是2:1传导);

临床意义

原因:虽然有时原因不明,但基础心脏疾病多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的原因。特别是WPW综合征为重要原因。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等)和交感神经紧张与功能亢进时也可发生。心率非常快时,有可能发生心搏出量下降,引起心肌缺血和脑缺血等。

治疗:确认原因,进行治疗。也可在心电监测下,进行刺激迷走神经的操作(按压颈动脉窦、压迫眼球等)。药物治疗可给予维拉帕米、普鲁卡因胺、丙吡胺、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ATP等。如果发生心搏出量显著下降的紧急情况,应进行直流电除颤和电复律治疗。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qsecg/xlsc/tachyarrythmia/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