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comnon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同义名:Cockett综合征、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

溯源与发展

本征于1946年由Calnan首先描述,1965年Cockett等做了更详细的描述,我国于1988年徐惊伯等曾报道67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病症的认识,检出率不断提高。Cockett综合征又称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左髂总静脉受右髂总动脉压迫引起左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发病机制

该病症多见于青年女性。并常在骨盆发育完全后开始出现症状。其发生原因尚不明确。左右髂总静脉在第5腰椎平面汇合为下腔静脉,而此处正是骶骨岬前凸部位,因此左髂总静脉易受到有髂总动脉与骶骨岬或第5腰椎的压迫使其前后壁长期处于接触状态,导致静脉腔内粘连带的形成。左髂总静脉腔内粘连结构有三角形、长方形、横格形和条索状。因此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和静脉腔内粘连带的形成造成了左髂总静脉在解剖上的狭窄。一旦遇外伤、手术、分娩或长期卧床等因素,静脉血流缓慢或血液呈高凝状态,则髂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大大增加;左下肢发生血栓的比例较右侧大2.6倍。

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发病年龄为10-50岁,平均26岁。由于髂静脉受压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可导致下肢静脉高压并出现一系列症状:下肢肿胀和无力,继而出现下肢静脉曲张、小腿色素沉着,甚至溃疡形成;若左髂总静脉或下腔静脉汇合平面受压后,大量的侧支循环使女性的卵巢静脉、子宫旁组织以及子宫静脉充血扩张,形成所谓“子宫旁组织静脉曲张症”。出现小腹胀痛、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和下腹腹痛(左侧为主)等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为症状与之大致相同的功能性子官出血,盆腔炎等疾病,最主要鉴别点是影像学检查髂静脉有没有受压征象。

诊断、治疗、预后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通过下肢(一般左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发现髂外静或髂总静脉显影不良者可确立诊断。

治疗

  • 内科抗凝溶栓治疗。
  • 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进步手术取栓、血管重建及腔内介入治疗大量应用。但如何预防术后复发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预后:一般较好 。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zhz/xueguan/zhouwei/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