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皮肤有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称为经皮吸收、渗透或透入。它们对维护身体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并且是现代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

皮肤的吸收途径

皮肤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吸收外界物质,即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角质层是皮肤吸收的最重要的途径。角质层的物理性质相当稳定,它在皮肤表面形成—个完整的半通透膜,在一定的条件下水分可以自由通过,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角质层的这种性能除了和组织结构有关外,还与其物理性质有关,它遵循Fick定律。即在低浓度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物质的通透率与其浓度成正比。

Fick定律:Fs=Q/At=KpCs。式中,Fs: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物质的通透率;Q:溶质的通透量;A:薄膜的面积;t:时间;Kp:通透常数;Cs:薄膜两侧溶质的浓度。

但需要指出的是,透人物质的浓度极高时,此定律无效。物质在薄膜内的溶解度及弥散常数愈大,则Fs值也增大;薄膜愈厚,Fs值愈小。物质在皮肤角质层的通透率也服从这一规律。实验证明,有一些物质是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管侧壁弥散到真皮中去的,它们的重要性不及角质层,仅有少数重金属及其化学物质通过这两种途径进入皮肤。

皮肤对几种主要物质的吸收作用

水分: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约为10%~20%。放在37℃水中的离体角质层,吸收的水分可高达60%,但完整的皮肤只吸收很少量的水分。实验证明,人体皮肤与重水或重水饱和蒸汽接触,10分钟后在尿中可以发现有重水,而且数小时内浓度继续增加。水分主要是透过角质细胞的胞膜进入体内的。

电解质:过去一般认为皮肤只能吸收少数的阴离子,如碘、氯等,而阳离子不被吸收。近年来用放射性核素研究证明,一些放射性离子,如钠、钾、溴、磷等也能透人皮肤,此外,还有锶、钙等,可能是通过角质细胞间隙进入皮肤内的。

脂溶性物质:皮肤对这类物质的吸收良好,如维生素A、维生素D及维生素K容易经毛囊皮脂腺透入。激素中的脂溶性激素,如雌激素、睾酮、孕酮、脱氧皮质酮等也透入良好。凡在脂及水中都能溶解的物质吸收最好,而单纯水溶性物质,如维生素B及维生素C、蔗糖、乳糖及葡萄糖等都不被吸收。

油脂类: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油脂,皮肤一般吸收较好,主要是经过毛囊皮脂腺的亲水性油脂比疏水性油脂易于透入。一般规律是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体石蜡。

重金属及其盐类:皮肤能吸收多种重金属及其盐类,如汞、铅、锌、铜、镍、锡、铋、锑及砷等。这些物质透人皮肤的数量和其能否形成脂溶性物质有关,如汞的脂溶性盐类在浓度不超过0.5%时,可以从角质层透人。白降汞透人皮肤,主要是由于它被汗腺酸化,释放出汞离子而被吸收,它本身并不溶于脂及水溶液中。有些重金属可和皮表脂质膜内的脂肪酸结合,由非脂溶性物质变成脂溶性物质,从而被皮肤吸收。

无机酸:无机酸可被皮肤吸收,如石炭酸、水杨酸、间苯二酚、焦性没食子酸及氢醌等。但水杨酸及其盐类透入的程度依是否为脂溶性而定,非离子化的水杨酸盐类一般为非脂溶性,故皮肤不吸收。水杨酸甲酯和水杨酸乙酯为脂溶性物质,故皮肤吸收良好。但是水溶性的无机酸,如盐酸、硫酸及其盐类,皮肤都不吸收。

有机盐基类:皮肤对这类物质吸收情况各有不同,其中有植物碱、合成杀虫剂、抗组胺剂、镇静剂、收敛剂,如果它们的盐基是脂溶性的游离盐基,则皮肤吸收良好;如果是水溶性的,则皮肤吸收不好。如尼古丁是脂溶性有机盐类物质,皮肤吸收良好。

糖皮质激素类:其中可的松不被吸收,氢化可的松则被皮肤吸收。倍他米松外用效果比氢化可的松强10倍,但曲安奈德外用效果仅为它的1/10。氟轻松外用效果最好,皮肤吸收也最好。儿童一般比成人的皮肤吸收好,故婴儿应用这类制剂的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发生副作用。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pfb/jichu/slx/pzxs/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