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激素

男性激素是保持男性特征的激素,主要有三种,即睾酮(testosterone)、烯二醇( androstenediol)及去氢异雄甾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由睾丸间质细胞及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男性激素可促进男性器官及第二性征的生长发育,促进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减少尿氮的排出,使肌肉发达,刺激细胞增生,以及加速骨骼闭合。 男性激素能直接刺激皮脂腺细胞,产生皮脂,青春期前儿童给予睾酮,可引起皮脂腺增大,增加皮脂的分泌。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男性激素能使未分化的皮脂腺细胞分裂增加,腺体增生及腺细胞分化,从而增加皮脂产生。男性激素并可使青春期的顶浆分泌腺充分活动,对黑素的形成亦有影响,如男性面部、胸部、乳晕等处皮肤比女性要黑。男性激素能抑制头顶及前头部头发的发育,引起早秃,但对阴毛、耳毛、鼻毛、胸毛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可使第二性征处的毳毛转变为长毛。男性激素可使皮肤的胶原纤维增加,且常伴有多毛。

皮肤科适应证:剥脱性皮炎、天疱疮、皮肌炎、老年性皮肤瘙痒症、Fox-Fordyce病,阴毛发育不全,多形性日光疹、萎缩硬化性苔藓以及纠正因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负氮平衡等。

制剂:

  1. 甲睾酮(methyl testosterone):5~20 mg/d,分2~3次口服或舌下给药,偶可引起胆汁淤积及黄疸。
  2. 丙酸睾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每次25~50 mg,每2-3日肌内注射一次。

不良反应:量过大时,可引起妇女多毛、痤疮、阴蒂肥大、月经紊乱或闭经、声音变粗、性欲改变等男性化现象;在男孩可导致性早熟。本品尚可引起水钠潴留及肝脏损害。孕妇用后,可引起胎儿外生殖器男性化,故忌用。一般不用于儿童。心、肝、肾疾病患者慎用。

促同化激素类

促同化激素类(anabolic steroids)是睾酮的系列衍生物,可保持睾酮的蛋白质同化作用,但男性化作用很轻,在皮肤科可应用于剥脱性皮炎、皮肌炎、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遗传性水肿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制剂

  1. 苯丙酸诺龙(nandrolone phenylpropio-nate):成人每次25 mg,小儿每次5-10 mg,每周1-2次,肌内注射。
  2. 美雄酮(meffiandienone):又名大力补(dianabol),成人10-30 mg/d,分2-3次口服,婴幼儿每日0.05 mg/kg。
  3. 烃甲烯龙(oxymetholone):成人每次2.5 mg,2~3 次/d。
  4. 达那唑(danazol):又称炔羟雄烯唑,是一种合成的乙炔睾酮的衍生物,与雄激素受体有极高的亲和力。本身具有较弱的雄激素作用,但抗雄激素作用明显。其可抑制性腺激素的产生并减少脑垂体卵泡刺激激素(FSH)和黄体激素的分泌,增加许多蛋白质包括补体C1酯酶抑制物、抗胰蛋白酶、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溶酶原的肝脏合成。同时还具有明显的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可阻止微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其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在可抑制淋巴细胞的增生;调节Th/Ts细胞比值,诱导Ts细胞活化,抑制B细胞的活性,降低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产生;直接作用于巨噬细胞,抑制IL-1和TNF-α的分泌,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Fc受体的表达,增加补体水平。此外,达那唑可直接抑制睾丸间质细胞合成雄激素,并可拮抗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溶酶原异常的网状青斑样血管炎,C1酯酶抑制剂缺乏所致的遗传性血管水肿,抗组胺药无反应的胆碱能性荨麻疹,免疫异常的系统性和盘状红斑狼疮,一些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此外还可用于抑制自身免疫性黄体酮皮炎的排卵周期。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肝毒性,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一般不良反应包括疲乏、嗜眠、头痛、兴奋和抑制、恶心、肌痉挛、皮疹等。此外,高剂量达那唑还可产生雄激素过多表现。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有关,一般情况下反应较轻,停药后即可消失。
  5. 司坦唑醇(stanozolol):亦为一种强效的促同化激素伴有轻度的男性化作用,与达那唑一样可有效治疗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不良反应与达那唑相似,但价格更便宜。除此之外,还具有明显的纤维溶解特性,可用于治疗硬皮病。用量2.5-10 mg/d,成人每次2 mg,每日2-3次。

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可引起水钠潴留、肝脏损害、女性月经紊乱及轻微男性化。

抗雄激素

抗雄激素(anti-androgens),此类药物具有干扰皮肤雄激素受体,抗男性激素的作用,但没有明显女性激素样作用,可使皮脂腺分泌明显降低。因此可用于治疗寻常痤疮及某些多毛症。此类药物可分两大类,一类为化合物干扰细胞质受体蛋白,结合5 -α-双氢睾酮并将其转移到细胞核,此类药物有环丙孕酮和17-α-丙基睾酮;另一类为化合物和睾丸酮竞争5-α-还原酶,如孕酮。

  1. 环丙孕酮(cyproterone acetate)有较强的抗雄激素作用,通过与雄激素竞争受体部位并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发挥作用。低剂量(2 mg/d)的环丙孕酮常与乙炔雌二醇联合应用,用于治疗女性痤疮、多毛症和女性男性化的一些表现。常用剂量12.5~50 mg/d,偶有肝脏毒性,孕妇禁忌。不良反应有轻度恶心、忧郁、易怒,怀孕期使用可使男性胎儿女性化。
  2. 氟他米特(flutamide)主要作用是阻断雄激素受体。可有效治疗多毛症,剂量为250-500 mg/d,疗程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干燥,高剂量时可能发生肝毒性。
  3. 非那雄胺(finasteride) 是5α还原酶一Ⅱ抑制剂,可阻断皮肤内睾酮向二氢睾酮的转换,是最小剂量而有效的抗雄激素药物。每日5 mg的剂量即可有效治疗多毛症而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每天1 mg疗程2年可使66%的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
  4. 17-α-丙基睾酮(17-α-propyl-testosterone)是一种研究中的化合物。Chakrabarty等将此药局部用于雄性大鼠,发现其通过与雄激素受体的结合,达到抑制二氢睾酮的抗雄激素作用。

雌激素

雌激素(estrogans),由卵巢、肾上腺及胎盘产生,可促进女性器官及第二性征的发育,包括女性生殖器、乳房的发育及子宫的增大,并具有对抗男性激素的作用。雌激素可刺激单核巨细胞的吞噬作用,使动物皮脂腺缩小,皮脂产生减少。一般情况下,较大剂量的雌激素和小剂量的较少产生男性特征的孕激素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皮肤科适应证:顽固性痤疮、老年性阴道炎、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女阴干枯、皮脂溢出症、围绝经期角化病、妊娠期瘙痒性皮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月经闭止期黄褐斑、对称性经痛性皮炎、FoxFoxdyce病等。此外,雌激素可防止皮肤老化,并可用于自身免疫性黄体酮皮炎的治疗。

制剂

  1. 己烯雌酚(乙蔗酚,diethylstilbesuol,scilbestool):每片1 mg,每晚服1片,女性患者在月经最后一天开始服.3周为一疗程。
  2. 炔雌醇(乙炔雌二醇,ethinyloestradiol,estinyl):是天然女性激素,可作为替代药物用于绝经后症状包括热潮红、阴道炎及外阴萎缩的治疗。炔雌醇疗效较己烯雌酚强20倍,每日0.0125-0.05 mg口服。
  3. 达英35:由炔雌醇50 mg和丙氟地孕酮2 mg组成,每日服1粒,于月经周期第5日开始连服21日,共用6个月经周期。本药有抗雄激素作用,同时又能抑制排卵,故对患有痤疮又要求避孕妇女较为理想,但对男性患者有女性化副作用,不宜使用。

不良反应:可有恶心、食欲不振、头昏等反应,可引起黄褐斑、光敏性皮炎、卟啉症恶化,促使某些妊娠期皮肤病(如妊娠疱疹)复发,有肝脏病、子宫肌瘤、乳房肿瘤及血栓疾病者忌用。

抗雌激素

抗雌激素(anti-oestrogens),他莫昔芬(tamoxifen):他莫昔芬在乳腺组织内表现为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而在骨组织、心血管系统和子宫细胞中表现为雌激素受体激动剂。他莫昔芬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同时还能降低血浆胆固醇、增加骨密度。通过阻断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的结合发挥其抗雌激素作用,因此可抑制生育期女性排卵。用于治疗黄体酮诱发性皮炎或多形红斑。副作用包括停经、不规则阴道出血,长期应用对骨密度有一定影响。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horionic Gonadotrophin),本品为类脑下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有促性腺发育,抑制皮脂腺活动等作用。对女性可促使卵泡发育、成熟,并有可能诱发排卵,对男性能刺激睾丸中间质细胞活动,增加男性激素的分泌。皮肤科可用于治疗疱疹样脓疱病、痤疮等,有人用之治疗多形日光疹获得良效,其机制可能是使皮肤增厚,色素加深以及减低微血管反应性所致。一般常用量为每次500-1000 U,肌内注射,每周1次。本品偶有过敏反应。若连续用药8周尚不见效或出现性早熟或性欲亢进者,则应停药。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pfb/jichu/zhiliao/1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