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登分枝杆菌感染(Skin Infection due to Mycobateria Gordonae)可以引起皮肤和内脏损害,常发生于免疫力降低的个体中。

病因及发病机制

戈登分枝杆菌(M.gordonae)是一种常见分枝杆菌。根据美国细菌学家Ruth E Gordon而命名。为一种暗产色菌,缓慢生长,菌落表面光滑,黄色。因常可从自来水中分离到此菌,每升水中细菌浓度可达1000条。有人称其为自来水杆菌。主要见于土壤、地面水、自来水、未消毒牛奶、健康人黏膜、人尿和胃液中。

戈登分枝杆菌是一种不致病的分枝杆菌,从许多标本分离到本菌可能是污染而不代表真正疾病。因此对阳性培养结果要慎重评价。在HIV感染或有严重免疫缺陷(少于100CD4细胞)时,该菌可感染肺、血液、骨髓和其他器官。

症状表现

患者有外伤的皮肤暴露于土壤后(常见于园林工人),可发生结节或皮肤肉芽肿。如在眼角膜有外伤,接触本菌后可发生角膜炎。在伴有HIV感染患者中有肺部浸润或结节、肺部薄壁空洞、腹膜后感染、脓毒血症、尿路感染或滑膜液感染。可发生呼吸窘迫症(ARDS)。呼吸道标本重复培养有大量本菌菌落,常在CD4细胞少于50/μL时发生。患者有发热,长达2周以上,对有效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有反应(胸部浸润缓慢消退)。

戈登分枝杆菌感染是HIV病人严重免疫抑制的标记。有报道1例HIV感染病人发生严重免疫抑制伴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初次分离到戈登分枝杆菌,最终死亡。该菌感染在种族、性别和年龄上差异尚不清楚。

病人一般治疗预后好,除非有免疫抑制,病人一般很少死亡,死亡率小于0.1%。

诊断及鉴别

组织病理:皮肤损害真皮内可见到结核样肉芽肿,一般无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阳性,培养可分离出分枝杆菌。

根据皮损表现、组织病理、查到抗酸杆菌和培养阳性,经过菌种鉴定可以诊断本病。一般血培养阳性可基本确定是感染而不是寄居。一旦出现培养阳性,要综合临床考虑,并注意与偶遇分枝杆菌、嗜血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海鱼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感染区别。其他要考虑艾滋病因素、寄居、污染的可能性。

预防及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统一治疗方案。体外药敏试验提示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喹诺酮类药(特别是左氧氟沙星)和乙胺丁醇可作为治疗选择。宜治疗到培养阴性。细菌培养阴性后继续延长治疗是否可预防复发尚不清楚。本菌对INH、PZA和链霉素耐药。多西环素和SMZ~TMP抗本菌效果尚不清楚。

可预防复发的疗程未定,有治疗3、6和12个月者。疗程太短可复发。疗程太长可发生药物副作用。单疗可发生耐药。对多种药物间隙治疗尚无明确评价资料。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