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主要是由犬弓蛔虫(Belascaris marginata)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少数由猫弓蛔虫导致,犬、猫分别是它们的天然宿主。人若感染此病,其幼虫可在人体移行、寄生,是内脏游走性幼虫病的主要原因,多见于儿童。本病遍布世界各地,英国至少有2%的人患此病,宾夕法尼亚州的农村人口有54%被感染。

病因及发病机制

该病是由犬弓蛔虫、猫弓蛔虫感染引起。家犬是最常见的人类感染源。虫卵通过犬的粪便排出,人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人体的小肠后,在肠道内孵化变成有感染性的幼虫,并从肠道移行至其他器官,引起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人感染本病后大多数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持久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是其主要表现,计数常超过25×109/L。有的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肌肉疼痛、肝脏肿大及体重减轻等症状,有时可见神经系统受累。皮肤损害以泛发性瘙痒、风团或丘疹性皮疹为主,偶见皮下结节,也有报道可发生出血坏死性皮损。若幼虫从肠道移行至肝、肺、脑、眼、肌肉等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幼虫移行至眼可出现眼炎、眼部肉芽肿等,一般发生于首次感染后数年。偶有发生心肌炎者。

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很难诊断。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或高球蛋白血症有助于诊断。若在病变组织中找到幼虫虫体可以确诊,皮肤试验、荧光抗体和ELISA试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预防及治疗

(一)预防 加强卫生教育,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未洗净的瓜果,加强对犬、猫等动物和粪便的管理。

(二)治疗 本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部分患者口服噻苯达唑有效。少数患者亦可自然痊愈。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