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77年,第一例球囊扩张应用于人体获得成功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发生了飞速的进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单纯球囊扩张,早期应用于临床实践确实使部分患者受益,临床症状大为改善,但面临的问题是急性弹性回缩和再狭窄率(RR)较高,限制了临床的应用。第二阶段为裸支架(BMS)阶段,大大降低了弹性回缩和再狭窄率,可谓介入治疗的又一次革命,但再狭窄率仍达20%以上。第三阶段为药物涂层支架(DES)阶段,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DES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再狭窄率,与BMS相比下降了60%~75%,该项技术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