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第七节 脂肪性肝病——肝癖

肝癖又名肝痞,多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瘀互结于肝脏,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本病多见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中毒性肝病、脂肪肝等。该药同时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消炎化石、降血脂、分解胆固醇、解痉平喘、镇咳化痰之功效,也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尤其是乙肝)、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辅助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针灸:常取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曲池、丰隆、三阴交、公孙、太冲、通里等穴位,上下左右交叉配穴,每次取穴3~4个,留针20 ......

——《实用肝病学》
书名:《实用肝病学》
栏目:实用肝病学 > 第六篇 肝脏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 第四十四章 中医药对常见肝病及 肝病证候的辨证论治
作者:吴孟超 李梦东
参编:于岩岩,马雄,王军,王俭,王灵台
页码:774-77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