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四、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

1980年,日本人藤原哲郎(Fujiwara)首次报道了应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10例新生儿RDS获得成功,开创了PS临床应用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取得成功后,PS已成为发达国家新生儿呼吸急救的第一线药物。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容量,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明显降低肺部气漏发生率(如气胸、肺间质气肿)。肺出血:PS治疗后肺血管阻力降低,肺血流量增加,导致出血性肺水肿。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病率增加:36%~60%合并PDA。产前激素促肺成熟及胎儿娩出后早期给予PS治疗,比 ......

——《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与护理》
书名:《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与护理》
栏目: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与护理 > 第四篇 急救技术与操作规程 > 第二十四章 机械通气的应用 > 第八节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作者:吴本清
参编:李志光,林真珠,罗伟香,吴惠平,尹若云
页码:401-40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