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CD4 + T淋巴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细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破坏,导致细胞免疫缺陷。由于其他免疫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因而促使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局灶性或弥漫性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局灶性间质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特征性变化有肾小球血管丛塌陷,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肿胀与肥大,间质水肿、纤维化及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微囊泡形成。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内皮细胞小管网状包涵体等。 ......

——《实用传染病影像学》
书名:《实用传染病影像学》
栏目:实用传染病影像学 > 第三篇 传染病影像学各论 > 第十三章 艾 滋 病
作者:李宏军
参编:李宁,程敬亮,陆普选,贾文霄,刘白鹭
页码:143-14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4-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