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生理学]三、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先后发现向第三脑室周围灰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第四脑室周围结构内注入微量吗啡均有镇痛作用。实验还证明阿片受体的分布与吗啡镇痛和电刺激镇痛的有效部位十分吻合,说明内阿片肽在体内参与镇痛过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有人总结前面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endogenous pain modulating system)的概念。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以PAG为核心,连接延髓头端腹内侧网状结构,通过下行抑制通路对脊髓背角的痛觉初级传入活动进行调节。 ......

——《神经科学扩展》
书名:《神经科学扩展》
栏目:神经科学扩展 > 第三篇 疾病相关的神经机制 > 第三十章 痛觉及其调制 > 第三节 痛觉调制
作者:齐建国
参编:姚忠祥,马芳,王廷华,刘延友,齐建国
页码:537-53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