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一、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细菌耐药

临床上应用的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其主要作用为对病原微生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毒性作用”,而对患者不造成危害。抗真菌类药物如咪唑类(咪康唑、酮康唑)、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抑制真菌细胞膜中固醇类的生物合成而影响其通透性。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可分为灭活酶的灭活作用、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靶位蛋白的变化、染色体基因突变等。1 ﹒灭活酶的灭活作用细菌产生的能灭活抗生素的灭活酶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内酰胺酶: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主要是由于产生β‐内酰胺酶。4 ﹒染色体基因突变是喹诺 ......

——《神经系统急危重症监护与治疗》
书名:《神经系统急危重症监护与治疗》
栏目:神经系统急危重症监护与治疗 > 第三篇 神经系统急危重症治疗 > 第15章 神经系统疾病与医院感染 > 第四节 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宿英英
参编:丁建平,王力红,王琳,王晓梅,王春梅
页码:494-49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