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预防、预后]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药物引起肝损害的诊断

免疫抑制剂药物引起肝损害的诊断依据:①有长期或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用药史。有肝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如进行性黄疸、乏力、纳差、恶心和呕吐等。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害.免疫抑制剂减量或停药后肝功能改善或恢复。对于术前HBsAg阴性的患者,术后早期出现总胆红素和(或)AL T升高,免疫抑制剂浓度高,且复查HBsAg、抗HBcIg M阴性,经停用或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后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可诊断为药源性肝损害。另外,有报道超声对于免疫抑制剂引起的肝损害与急性病毒性肝炎、梗阻型黄疸可进行鉴别。肾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对 ......

——《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书名:《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栏目: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 上篇 药源性肝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 第十五章 免疫抑制剂药物引起的药源性肝损害及其防治对策
作者:侯连兵 周静
参编:王成蹊,陈宜鸿,卞俊,苑振亭,马云
页码:235-23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