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七、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黏附及其信号转导

EPEC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上段大量繁殖,它不是侵袭性病原菌,但当其与上皮细胞表面接触时,也引起宿主细胞的改变。它与宿主细胞的紧密黏附导致微绒毛脱落,细胞骨架重排,最后在其黏附的下方形成“底座”,此过程即黏附-脱落(A/E)效应。它们的区别则在于EPEC与沙门菌一样,与宿主细胞顶部相互作用,并且Rho因子与它们的肌动蛋白聚积无关,而志贺菌则从宿主细胞基底部入侵,它利用了Rho因子介导肌动蛋白的聚积。因为对其了解越多,就越可能发现新的抑制细菌黏附、入侵和生长的靶点,甚至可能通过调节入侵细菌的毒性因子的 ......

——《感染性腹泻病》
书名:《感染性腹泻病》
栏目:感染性腹泻病 > 第十一章 感染性腹泻实验诊断新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九节 肠道感染的信号转导
作者:聂青和
参编:翁心华,李梦东,魏承毓,王全楚,王素萍
页码:786-787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