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三、抗凝、促纤溶疗法有效性的证据

从20世纪60年代肝素应用于急性肾衰竭治疗、并获得良好疗效以来,抗凝、促纤溶治疗在肾脏病领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不仅对实验动物模型,而且对各种增生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和糖尿病肾病以及肾功能不全,都有抗凝、促纤溶治疗有效的报道。这些也从反向证实凝血、纤溶平衡异常能加重肾脏病变,在肾脏疾病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笔者曾报道[ 97 ] : 41例肾脏病理存在系膜增生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与激素、环磷酰胺和苯那普利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加用LMWH治疗的患者,治疗4周后尿蛋白明显低下,治疗8周和12周肾功能明显改 ......

——《肾脏病学》
书名:《肾脏病学》
栏目:肾脏病学 > 第七篇 肾脏损伤的发病机制 > 第五章 凝血与纤溶异常的作用
作者:王海燕
参编:李晓玫,赵明辉,章友康,王梅,汪涛
页码:778-779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7-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