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诊断]【诊断】

1994年第五届中华医学会止血与血栓会议(武汉)制定的DIC(草案)如下:临床表现.如皮肤、皮下、粘膜栓塞性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肺、肾、脑等脏器功能不全。D ﹒抗凝治疗有效。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2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或阳性。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降低.疑难病例应有下列一项异常:①因子Ⅷ:C活性降低,VWF:Ag升高,C/VWF:Ag比值降低.血浆纤溶酶和纤溶酶复合物浓度升高. ......

——《现代儿科诊疗学》
书名:《现代儿科诊疗学》
栏目:现代儿科诊疗学 > 第二十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 第十八节 弥散性微血管内凝血
作者:邹典定
参编:赵东赤,张渝侯,邓华秀,邓淑珍,方世平
页码:94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