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理学]四、肝淀粉样变性

自从Rokitansky与Virchow在19世纪初最先提出淀粉样变性的概念后,人们对淀粉样变性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现已知道,淀粉样物质由三种成分组成:非纤维性糖蛋白— — —血清淀粉样P成分(serumamyloid P component,SAP),葡糖聚氨酶(黏多糖)及各种纤维样蛋白。血清淀粉样P成分是构成淀粉样沉积的主要成分。淀粉样沉积在光镜下为同源的无定形物质,在偏振光镜下用刚果红染色时呈绿色双折射现象。在电镜下可以看到淀粉样物沉积在细胞外,能对抗蛋白溶解酶的作用,这种异常沉积导致了 ......

——《临床肝病诊断与治疗》
书名:《临床肝病诊断与治疗》
栏目:临床肝病诊断与治疗 > 第十七章 肝脏与造血系统疾病 > 第二节 血液系统疾病对肝脏的影响
作者:余宏宇 周伟平 李淑德 朱樑
参编:侯英勇,王要军,刘玉明
页码:37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