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的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于4 000 Hz处出现一个比刺激声的声强高12dB左右的共振峰。耳廓能改变传声的特性,有助于声源的定位。不过,声能传入耳蜗后,耳蜗液体不被压缩,加上蜗管圆窗的弹性回复力可抵消液体的质抗效应,因此耳蜗的声阻抗主要是声阻。所以,内毛细胞是速度传感器,外毛细胞是位移传感器。网状板和盖膜间的切向动作可减低刺激能量幅度而提高其作用力,如同中耳的气—液体阻抗匹配功能,切向动作起着内耳液体—固体阻抗的匹配作用(图2‐。中期反应发生在声作用后8~40ms,是听皮层和头皮肌肉电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