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第四节 肠源性感染的防治

长期以来,人们对肠道的作用偏重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吸收与排泄等方面。其实深处的肠道并不宁静,相反是个敏感的器官,如在低血容量休克时,它正经受着明显的缺血缺氧性损害,隐性休克发生得早、恢复得慢,特别是肠粘膜屏障损害后,可成为内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其后果可能是多内脏功能损害。90分钟即广泛侵入肝、脾甚至血液,说明低血容量休克持续的时间与肠源性感染密切相关[ 16 ],此中内毒素的侵入更早于细菌。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认识到“休克肺”,促进了对ARDS的认识和措施,都提高了创伤的救治水平,当前如能深入研究“休克肠” ......

——《中华烧伤医学》
书名:《中华烧伤医学》
栏目:中华烧伤医学 > 第三篇 烧伤感染、免疫 > 专题三 烧伤肠源性感染
作者:杨宗城
参编:杨宗城,郭振荣,夏照帆,肖光夏,许伟石
页码:129-13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