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第二节 病因及病理生理变化

Virchow提出的经典的血栓形成三大因素(血流缓慢、血液高凝、血管损伤)至今仍被广泛认可,其中血流异常决定了血栓形成的部位,血液成分异常影响了凝血、纤溶系统,而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损伤要比普通创伤更加重要。目前新的研究认为,DVT的发病机制是反复出现的多种因素,甚至是多种相互孤立的因素造成的。其最根本的机制是凝血系统的级联效应(图6‐2‐。充分理解机体易栓、抗栓因素及血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DVT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机制。表6‐2‐1血栓与机体死亡后血凝块的比较。 ......

——《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
书名:《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
栏目: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 > 第六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杨牟 张居文
参编:张小明,车海杰,勇俊,孙林,李鲁滨
页码:63-6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