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

支原体引起的炎性损伤很大程度上是由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巨噬细胞在清除支原体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有学者发现,用NO 2处理肺泡巨噬细胞后,病情明显加重。相对而言,中性粒细胞在抗支原体感染中的作用不是很清楚,即便在抗体和补体存在的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对支原体的吞噬作用仍不明显。相反,支原体感染通常能引起局部PGE 2产生,后者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因而能继发性细菌感染。其上调/下调细胞因子的表达和产生(如诱导产生IL-4,IL-6,两者能促进B细胞的生长发育以及抗体的产生)能直接引起宿主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 ......

——《支原体学》
书名:《支原体学》
栏目:支原体学 > 第一篇 支原体学基础 > 第五章 支原体的致病性及致病机制 > 第二节 支原体的致病机制
作者:吴移谋 叶元康
参编:赵季文,宁宜宝,寿成超,毕丁仁,武济民
页码:45-46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