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五、基因突变与分子靶向药物选择共识与争议

胃肠间质瘤其发病机制之一是k i t或P D G F R A基因的功能获得性激活突变。研究发现K I T / P D G F R α基因突变与G I S T发生机制和i m a t i n i b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其中c-k i t外显子1 1突变疗效最佳。舒尼替尼是另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既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三个亚型,又可以抑制c-k i t和P D G F R A,对伊马替尼治疗进展/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有一定临床疗效。但伊马替尼耐药后如何根据基因类型来合理选择药物治疗,特别是 ......

——《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11》
书名:《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11》
栏目: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11 > 消化系统肿瘤 > 87胃肠间质瘤治疗共识与争议
作者:秦叔逵 马 军
参编:吴孟超,孙燕,王绿化,梁军,傅剑华
页码:33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