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肝素:肝素的作用机制是增强AT‐Ⅲ的抗凝活性,严重肝病AT‐Ⅲ减少,对肝素的灭活作用降低,故肝素剂量不宜过大,按每千克体重5~10U/h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L M WH)抑制凝血酶的作用弱而抑制Ⅹ a的作用较强,对AT‐Ⅲ的依赖性较小,出血的不良反应较少,剂量0.3~0.5ml,皮下注射,每日2次,肾衰患者应酌减量。肝素过量可用硫酸鱼精蛋白(按1 ∶。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每次2~4g,每日2~3次。纤溶抑制剂:仅用于纤溶亢进期,如氨甲环酸(止血环酸)100~200mg,每日2~3次,静脉输注 ......

——《实用肝病学》
书名:《实用肝病学》
栏目:实用肝病学 > 第四篇 肝脏病时的综合征 > 第三十四章 造血系统并发症 及止血障碍 > 二、肝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作者:吴孟超 李梦东
参编:于岩岩,马雄,王军,王俭,王灵台
页码:570-57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